日出观后感200字怎么写
写观后感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总结自己的观影体验,从而更好地吸收电影中的营养,提升自己的影视文化素养。日出观后感200字怎么写怎么写才规范?下面给大家分享日出观后感200字怎么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日出观后感200字怎么写篇1
许久没有这种手捧书卷恋字忘食的体味了。我是着实被剧里的人儿牵住了罢!
说起来能买到曹禺的这本《日出》足可以称得上“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自去年上函授听了教授对《日出》的介绍我便再也不能忘怀了。当时搜遍了淄川的大街小巷却也未见书影。倒是这一次偶然地记起临淄新华书店三楼的图书是打折的`便要去看看。想想初衷也不是为了《日出》却在这不经意间得到了它。
这小册子是在一大堆蒙了尘的旧书卷里斜挤着的。大概它已久不遇知音了里面竟没有借书卡连扉页也是未曾翻开的样子。手里捧着它我欣喜地像个孩子全然不顾身侧人的惊诧。
读完它用了四个小时漫长得像一个世纪未曾落泪却心痛难忍。不由得要怪曹禺竟让我牵挂着的人物全在日出前“睡”去了真够冷酷的!
别人尤可小东西的死却让人太惊心悚目接受不了!在那样一个朝代那样一个苍白弱小的少女恰是在芳华正茂时颓败了的。她的身上背负着太多的不幸以至黑三那鞭子倒像是响在我耳边甚至是扬起在我的身边的。我单单听着那蛇皮鞭子凄厉地噬咬着那个惨痛而绝望的女子却无法伸手拉过她就那么眼睁睁地看着她悬死在子夜——光明到来前最黑暗的时刻!我无法告诉她苦难不是永久的请你再忍忍再忍几年!狂躁侵袭着我的全身。甚至方达生踏着日出的光芒走向未来时这种狂躁也难以平复。
陈白露、李清白、潘月亭……都被黑暗埋葬了。造成黑暗的金八却仍然纸醉金迷地狰狞着。方达生是走向光明去和“拼一拼”了但未来怎样?在没有组织、没有指挥、孤军单人的情况里他能见到真正的日出吗?
说来又忍不住要怪曹禺让所有人物的命运太惨烈竟会一个不剩了。
庆幸自己生在太平盛世更要珍视这寸寸和平了!
日出观后感200字怎么写篇2
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
《日出》里这句经典台词暗示着曹禺前期剧本中所有人的命运都是一样的:永远等不到的“日出”。
阅读了曹禺先生的三本剧本,我觉得其中的人物大致可分成三类一类是周朴园、瞎老婆子为代表的封建家庭统治者;二是以周繁漪、周萍、陈白露为代表的矛盾的人们;他们无法忍受旧家庭中的腐朽衰落,但是又没有抗争到底的勇气和魄力。他们往往是曹禺最着力写的一类人物。三是以周冲、鲁大海、方达生为代表的新生势力群体。这一类人与旧势力水火不容,决心闯出牢笼,寻找新出路;一开始我觉得三类人中,有一部分没有冲出黑暗,如一二类人,在“日出”到来前就凋谢了。而另一部分人则打破了桎梏,迎来了“日出”。
然而事实是这样吗?细加思考不难发现,《雷雨》中的一个人物都盼着自己的“日出”,可是最终却无一获得。
周萍是盼着日出的,他想离开这个沉闷的家,到矿上去;四凤是盼着日出的,她想跟周萍一起了离开;鲁大海代表着新生的工人力量,发誓要为这个阶级挣得一份光明。周冲,他的整个世界仿佛都是一个新生的太阳——一个早夭的太阳。而周繁漪,作为一个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争的最“雷雨”性格的女人,《雷雨》中的绝对主角,比谁都期盼自己的日出。无数次央求周萍带她离开周公馆。可就这样一个性格强烈到不顾一切的女人,最终也没能逃过雷雨的打击,在日出之前,与鲁侍萍一起疯掉了。纵观《雷雨》里的人物,死的死,疯的疯,并没有一个人能够离开周公馆。《雷雨》中的人物全都沉没在日出之前。
陈白露一直渴望“一笔意外之财”来带领自己脱离现在的生活;翠喜强颜欢笑地工作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日子;小翠渴望着家庭的温暖;顾八奶奶幻想着爱情;胡四做着“明星梦”;潘月亭、李石清、黄省三等都在乱世中想要谋得更好的出路,赚更多地钱······无疑,这些人随着大丰银行的破产而全部梦碎,被逼上了绝路。因此,梦醒了之后,无路可走的人只能疯掉,或自杀。在强大的黑暗面前,日出中的人们也并没有等到真正的“日出”。
诚然,再结合《原野》、《北京人》可知,曹禺前期剧作中并没有一个人物等到了真正的“日出”。然而,这恰恰才是符合逻辑——悲剧之所以被称为悲剧,也正在于其主人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与勇气。曹禺一直这样做着,对于不确定的未来,他始终秉承着自己青年时跑马拉松的信念:挺过最疲惫的时刻,超越身体的极限,忍耐着,坚持着,向前方迈进。
日出观后感200字怎么写篇3
当拿起《日出》的剧本,必须要整理好自己的心绪,把自己代入到那个年代,才有办法切切实实的体会到当时社会的种种黑暗与在这种环境下一个个扭曲心灵的形成,也才有办法真正体会到曹禺老先生写这个四幕悲剧剧本的真正含义。
我特别喜欢读《日出》,无论它用怎样的形式出现,在我的心中,它是那么细腻与自然,也让我们现代人可以永远铭刻那段悲惨的历史。
在《日出》里面的每一个人物,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也许就是芸芸众生的人物之一,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逃不过那个黑暗、悲剧的社会,当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又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甚至是努力的后果比“等着”更糟糕时,人就扭曲了。《日出》恰好就把社会上各种人的扭曲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好比如有陈白露身上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几分“倔强”与对现实的妥协;有如淤泥中莲花般的方达生,有新的思维也有冲劲,就是找不到可以一起奋斗的人,最后也只能来去匆匆;有彻底悲剧色彩的“小东西”,无法看到希望与热情,只等这个黑暗的世界去吞噬她的生命……
当我读到这样一个个细腻的情节,会让我不由得佩服曹禺老先生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与笔下那最真实的文字,因为他通过一个四幕的剧本,通过这些错综复杂而又悲情的剧情里,让作为读者的我已经可以对那个时代感同身受了,并且对那个黑暗的社会表示愤愤不平,当出现一些让我心觉痛恨的对话时,我甚至会握紧拳头,咬牙切齿。剧本中很少涉及欢乐的场面,我想,曹禺先生不是缺少会写欢乐场面的心,而是那个时代,再大的喜都是从悲中来,只有用浓浓的悲情色彩,更可以烘托出时代的特征。
我认为,《日出》是通过刻画人物来体现当时的社会.黑暗,很贴切,因为人们的一言一行肯定会带着一个时代的符号,他们的坏,他们的悲,也是在那个大背景下“孕育”出来的。而用“日出”这个名字也恰好反应了当时人们的共同愿望,一定会冲破这个黑暗,等到日出的到来,等到美好生活的到来。
日出观后感200字怎么写篇4
我觉得《日出》这个作品比《雷雨》更动人。以前看《雷雨》并不觉得有多令人惊艳,可能因为以前对那个时代对戏中的感情并无什么感同身受之处。但是现在看来《雷雨》中的大多数人更有真心实意,《日出》里的人物大多是没有心的。顾八太太和胡四那样的人真的很好诠释了什么叫保暖思淫欲。顾八太太应该不是真的不知道胡四对她没有半点真情,不过自己有钱,也不太在乎真情吧。她活得看起来一点都不明白,又天真又蠢。是不是真蠢我也不知道,可能要在不太安逸的情况下才能看出来。
从陈白露说的话感觉她人活得明白多了,应该说现实多了,但是做的事又不这么让人觉得。我看的时候有脑补,陈白露应该是个什么样长相的女人。就我主观来说,我觉得戚薇穿旗袍的扮相和我脑海里的陈白露比较像。因为面相上有一种疏离感,所以撒娇讨好的时候才会显得格外动人。说可怜,陈白露也是真可怜。本来是书香门第的高材生,因为父死家穷,(说到这想起戚薇演的乔安)做电影明星当红舞女,不是没有从良的机会,但放不下优越的物质生活。
这么说好像不太对,方达生喊她走她没有走,但是她的诗人,也就是她的前夫,让她跟他一起回乡下,白露就去了。可能还是人不对吧。这么说,白露还是可以为了爱情放弃物质的。但是物质也真的很重要,他们有一部分也是因为物质而分开。
我想列举一下白露的优点,白露善良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小东西。在金钱至上的世道,并不是那么唯利是图还是十分难得的,又生的那么美真是很难不令人动心。想说她独立吧,她也是靠有钱的男人供养着。但是她确实是一个人离开家乡一个人闯荡,她也说,潘月亭不是她抓住的,而是他自己来的。
但是男人都是靠不住的,方达生张乔治都跟她求过婚。特别是张乔治,甜言蜜语真的是很会说,但是对待女人也没有几分真情。我想白露最后应该是对他抱有最后一丝期望的。我不敢说借了白露三千块钱白露就不会死。但至少可能不会那么快吧。
我看到小东西,就想到上海王的小月桂。上海王真的是童话故事。都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被地方一霸看上了。两个小姑娘也都很倔,能打能咬的。小东西的遭遇更现实也更正常一点。哪有那么多深情的人。哦是不是小月桂从了小东西没从啊。记不得了,上海王是小时候看得电视剧。
《日出》涉及了不少底层人民艰难挣扎的事。例如黄省三的故事真是闻者悲伤见者流泪。我看的时候真的停下来抬头看看天花板才继续看下去。黄省三的悲剧真的很难在他身上找原因,难道非要怪一个人太正直又自尊吗。现在很多人说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这句话当然没错,但是我觉得一个人在非常迫切需要的时候寻求帮助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就是因为需要互相帮助所以才要群居才能称为人情社会。
我说他们都没有心。怪他们只忙于生存和金钱。但是忙着生活真的已经很累了。我也怀疑我自己有没有心。好像有吧,又好像没有。
我不知道陈白露怎么想,会不会夜深人静,哦,他们夜里打牌,会不会白天打盹的时候想想自己身边的人,觉得无人爱我。所以如果离了物质怕是活不下去了。
日出观后感200字怎么写篇5
读完曹禺先生的《日出》,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令人感到振奋鼓舞的,也不是令人感到欢欣愉悦的。或许,戏剧《日出》给我带来的更多的是对剧中人物以及他们所处时代的深刻反思。《日出》是以旧中国三十年代的大都市为背景的,塑造了在这个大背景下生活的各类人。它虽然只是一部话剧,但是却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为在读《日出》时,我与剧中人物仿佛沟通了起来,与他们有共同的痛处。在这里,不得不说,这便是曹禺先生戏剧的一大魅力吧。
在《日出》的第一幕的第四段里,便有对剧中女主人公的一段描写“她爱生活,她又厌恶‘生活’,她认定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是残酷的桎梏。她曾试着逃出去,但她像寓言中的金丝笼里的鸟,失掉在自由的天空里盘旋的能力,她不得不回到自己的丑恶的生活圈子里,却又不甘心这样活下去。”读完这部话剧后,便发现这段话对陈白露的描写十分贴切。在她的从前的“朋友”方达生苦苦劝说下,让她跟他回到乡下,可是饱经世故的白露不为所动。即使她的生活圈子再丑恶,她也要留下来,因为方达生口袋里并没有几个钱。在现实面前,她保持着清晰的头脑,在物质上极力追求奢华的生活,但在精神上却又是一种鄙夷的态度。她在留学生张乔治和大丰银行经理潘月亭等有钱人之间盘旋,因为傍着他们,她才可能在那个纸醉金迷的大都市活下去。后来,她从黑三手里救了小东西,但是不幸的是小东西还是没能逃过黑三的魔抓,被黑三弄到了宝和下处当妓女。在三等妓院内,多亏老妓女翠喜的照应,小东西才减免了些许痛苦,可是最后小东西仍然免不了上吊自杀的命运。可悲的是,小东西最后低声,咽出两个字“爸爸!”每次读到到这里,心中便如枯槁一样。再后来,潘月亭做投机生意,栽倒在黑社会头目金八爷手里破了产,陈白露的欠帐单也越积越厚。从小东西和翠喜身上,陈白露看到自己的影子,她麻痹痛苦的心灵在复苏。她不愿再做上流社会的玩物,在茫茫的黑夜中,陈白露静静地吞下安眠药,悄然离开了人世。
其实,《日出》中,不仅仅只刻画了陈白露,小东西,翠喜的悲剧,还深深刻画了黄省三的悲剧。黄省三是大丰银行的小录事,他在银行没做过一件错事,总是天亮就去上班,夜晚才回来,他一天干到晚。可是,这样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也免不了被下岗的命运。因为归根结底,是他身后没有人撑腰。在第二幕最后与李石清的对话中,他愤恨地说:“你们真是没有良心哪,你们这样对我,——是贼,是强盗,是鬼呀!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恐怕,这便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的小人物的集体不满的一种发泄吧。
在戏剧《日出》里,金钱是至高无上的,换句话说,在三十年代里或者说在旧中国里,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是以钱为基础的,有多少钱,便在社会上有多大的支配力。《日出》里便狠狠地揭露了金钱的可怕之处,它使人深陷其中,然后又让人悲凉死去,所以,我认为,《日出》也唤起了人们对金钱的厌恶吧。
《日出》揭露了那个社会的黑暗面,唤醒了人们的良知,告知人们黑暗不会停留太久,太阳迟早会出来,给予了那个时代的人们极大的信心,让他们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这便是《日出》,一部极具现实意义的经典话剧。
日出观后感200字怎么写篇6
前两天去看了话剧《日出》,深深地震撼。
在短短2个半小时内,体验了彻底的绝望,又从人间地狱进入天堂。这是曹禺先生的魔力,也是演员和导演的魔力。
我没看过之前版本的日出,只是非常喜欢这一版。
先说演员,最令人惊喜的是郭达,他扮演的富豪潘月亭是个很复杂的角色,刚开始,他看起来如笑面佛而且很懦弱,慢慢地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了,凶狠、狡诈、吃人不吐骨头,就如黄省三的哀叹:“都是人啊,人不能这么对人的!”郭达把这个两面三刀的笑面虎演活了。
扮演陈白露的陈数是我很喜欢的演员,看过她演的《暗算》。之前上映时,有评论说她是演得最像陈白露的演员。陈白露外表光鲜亮丽,内心苍白绝望,她曾经被至爱的人背叛,所以再也不相信爱情,丢弃一切理想苟活在上海滩;她鄙视周围的一帮寄生虫和社会渣滓,却不得不仰赖他们生存;她总是生活在黑暗中,却热爱看日出,但太?终于出来时,她却喃喃地说:“太?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然后服药自尽。
“太?出来了,但太?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这是《日出》中最有名的一句台词,懂了这句话就明白了全剧的基调,地狱般的生活,惨绝人寰的人生。第一次读这个剧本是在高三,那时候脑子里总会蹦出这句话来。
灯光和音乐也令人印象深刻。陈白露刚出场时,打的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晃得人眼晕,象征着陈白露生活环境的光怪陆离、灯红酒绿。除此以外,灯光总是压抑的,朦胧的,因为这里永远见不到?光。当悲剧发生时,如黄省三毒死亲生孩子,小东西被毒打时,灯光碎成一条条惨白的光柱,把人物也割成一条条的;小东西上吊时,在满场的黑暗中,小东西的身旁燃起火一样的灯光,令人想起地狱中的烈火,不寒而栗;陈白露出场时,总有一束灯光柔和地打在她的身上,烘托出她超越凡俗的美。
曹禺的这出剧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活生生地展现了人间地狱,黑暗到彻底,绝望到彻底。他的《雷雨》、《原野》亦如是,读他的剧本时曾因为那种彻头彻尾的黑暗而读不下去,作者写剧本时又该是何种心情?他的心里为何能容下那么多痛苦?
不过,导演对结尾做了一些改变,加了一个光明的结尾,尽管是虚幻的。陈白露死去后,场景突然切换成森林,太?的神辉笼罩大地,陈白露慢慢醒过来,她回忆起了自己十二、三岁的时候,那是她人生最美好的年纪,她内心的美好也苏醒过来,她一步步向光线发出的地方——太?,亦是天堂走过去,这时音乐变得优美和抒情,在我的热泪盈眶中,全剧结束了。
走出演播厅,门口有一座曹禺先生的半身像,我默默地凝视着先生的面容,向他道深深的感谢。
日出观后感200字怎么写篇7
读完曹禺先生的《日出》,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令人感到振奋鼓舞的,也不是令人感到欢欣愉悦的。或许,戏剧《日出》给我带来的更多的是对剧中人物以及他们所处时代的深刻反思。《日出》是以旧中国三十年代的大都市为背景的,塑造了在这个大背景下生活的各类人。它虽然只是一部话剧,但是却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为在读《日出》时,我与剧中人物仿佛沟通了起来,与他们有共同的痛处。在这里,不得不说,这便是曹禺先生戏剧的一大魅力吧。
在《日出》的第一幕的第四段里,便有对剧中女主人公的一段描写“她爱生活,她又厌恶‘生活’,她认定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是残酷的桎梏。她曾试着逃出去,但她像寓言中的金丝笼里的鸟,失掉在自由的天空里盘旋的能力,她不得不回到自己的丑恶的生活圈子里,却又不甘心这样活下去。”读完这部话剧后,便发现这段话对陈白露的描写十分贴切。在她的从前的“朋友”方达生苦苦劝说下,让她跟他回到乡下,可是饱经世故的白露不为所动。即使她的生活圈子再丑恶,她也要留下来,因为方达生口袋里并没有几个钱。在现实面前,她保持着清晰的头脑,在物质上极力追求奢华的生活,但在精神上却又是一种鄙夷的态度。她在留学生张乔治和大丰银行经理潘月亭等有钱人之间盘旋,因为傍着他们,她才可能在那个纸醉金迷的大都市活下去。后来,她从黑三手里救了小东西,但是不幸的是小东西还是没能逃过黑三的魔抓,被黑三弄到了宝和下处当妓女。在三等妓院内,多亏老妓女翠喜的照应,小东西才减免了些许痛苦,可是最后小东西仍然免不了上吊自杀的命运。可悲的是,小东西最后低声,咽出两个字“爸爸!”每次读到到这里,心中便如枯槁一样。再后来,潘月亭做投机生意,栽倒在黑社会头目金八爷手里破了产,陈白露的欠帐单也越积越厚。从小东西和翠喜身上,陈白露看到自己的影子,她麻痹痛苦的心灵在复苏。她不愿再做上流社会的玩物,在茫茫的黑夜中,陈白露静静地吞下安眠药,悄然离开了人世。
其实,《日出》中,不仅仅只刻画了陈白露,小东西,翠喜的悲剧,还深深刻画了黄省三的悲剧。黄省三是大丰银行的小录事,他在银行没做过一件错事,总是天亮就去上班,夜晚才回来,他一天干到晚。可是,这样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也免不了被下岗的命运。因为归根结底,是他身后没有人撑腰。在第二幕最后与李石清的对话中,他愤恨地说:“你们真是没有良心哪,你们这样对我,——是贼,是强盗,是鬼呀!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恐怕,这便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的小人物的集体不满的一种发泄吧。
在戏剧《日出》里,金钱是至高无上的,换句话说,在三十年代里或者说在旧中国里,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是以钱为基础的,有多少钱,便在社会上有多大的支配力。《日出》里便狠狠地揭露了金钱的可怕之处,它使人深陷其中,然后又让人悲凉死去,所以,我认为,《日出》也唤起了人们对金钱的厌恶吧。
《日出》揭露了那个社会的黑暗面,唤醒了人们的良知,告知人们黑暗不会停留太久,太阳迟早会出来,给予了那个时代的人们极大的信心,让他们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这便是《日出》,一部极具现实意义的经典话剧。
日出观后感200字怎么写篇8
这几天,因为女儿从图书馆借了一本破旧不堪并且书纸已泛黄的旧书——《日出》来看,我也利用空闲时间又一次读了曹禺老先生的这本书,渐渐明白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日出》已不仅仅是书中各色人等的悲剧,更是一部社会的悲剧,生命的悲剧,青春的悲剧。
书中的陈白露是一个矛盾、颓废、但同时又热爱生活、厌恶生活的人,她希望生活得安逸舒适,纸醉金迷,但同时她又极度的鄙视憎恨着生活中的丑恶和不平、痛苦和龌龊。她性格自傲、高贵,但又脆弱、不安。但她的那颗天真、深沉、自由、善良的心从来都是自己的。所以她喜欢日出、阳光,甚至是窗外的雪花。她醉生梦死、得过且过,虽然她也并不甘心这样的沉沦下去,但是除了等待,她似乎又别无选择。最后,她终于解脱了,回到大自然中去了。书中还有不少个性鲜明的人物,如方达生、李石清、潘经理、黄省三、顾八奶奶、金八爷、小东西等等。在这样一个充满悲情、充满动荡的环境中,陈白露等人的悲剧是注定的、无法避免的。黄省三的命运更让人唏嘘不已,他是个懦弱、可怜的社会下层市民,他想要拼命的活下去,但别人不让他活,他们逼他去死。于是他终于破灭了生活的希望,将自己的儿女们通通毒死,然后再自行了断生命。可笑的是,他真的想死的时候,他们又不让他死,说他精神有问题,这种求生不能、求死不能的状态让这个可悲的小人物终于无法再支撑下去了,于是他疯掉了。无辜可怜的“小东西”,陈白露虽然救了她,但却保护不了救她,充其量只是将她的悲剧稍微推迟了一会儿而已。
剧中唯一的超然一点的人物就是方达生,他有着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他想要去帮助需要他帮助的人,他想带陈白露走,他想给陈白露正常的生活,但终究也只是给自己的心灵增加了伤痛而已。整个社会都在倾覆,能逃得了的又有几个。“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通过《日出》我们能感觉到的是作者在方达生身上寄托的一些理想和希望。
日出观后感200字怎么写篇9
鲁迅先生曾说过:“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陈白露的人生悲剧,就诠释了这样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陈白露本名陈竹筠,出身书香门第,受过教育,纯洁、聪明、美丽。她和方达生有过一段青梅竹马的小儿女情怀,这段情谊在她心中占有很重的份量。女校毕业之后,受当时风行社会的女性解放风潮的影响,她决然走出封建家庭,闯入社会。
尽管她在社交上风流一时,但那时的竹筠还是对人世间的美好爱情充满了向往。她邂逅了一位诗人,“永远是那么乐观”,她真的好爱好爱那个诗人,即使在身为“白露”之后,她仍把诗人的“日出”诗铭记于心。竹筠的确和丈夫度过了一段快乐、幸福的婚后生活。但是,她青春的爱情梦做得太美了,认识不到再绚烂的光彩最终也要归于平淡。随着天长日久的平淡生活,她和诗人丈夫在思想、精神乃至婚姻观上的分歧越来越大,终于,这样一段美好情缘以分道扬镳收场。
爱情憧憬幻灭了,婚姻破灭了,竹筠的心也碎了,自此,青春美好的竹筠时代也终结了。
在那样一个人欲横流的都市洋场,女人的美丽是一种错误,而聪明能干更是为男人所不容,所以,竹筠面对的便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归。而在两条路中,竹筠选择了堕落,从此化身为白露。她终日周旋于银行家、实业家之间,醉生梦死、放荡堕落、调笑无忌。她是享有盛名的交际花,即使是潘月亭这样的势派大佬也围着她团团转。堕落就堕落吧,如果她已完全沉沦或许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可是偏偏她又人性未泯,一丝希望尚存于心。于是,堕落的现实生活与人性尚存的精神尖锐对立,使她的内心痛苦万分,这才真正是她最大的不幸与悲哀。
她有理想,崇尚自由,但在那个社会她只能屈服。她对妓.女这个职业本身并不羞耻,让她羞耻的是放弃理想放弃追求出卖灵魂的做法。她对当时的社会有着清醒的认识——“一切以钱为中心”,她追求独立自主,反对封建的束缚,但她不能抑制对丰裕的物质生活的热切渴望。
陈白露在方达生面前,暂时丢开了矜持与戒备,沉浸在过去的回忆里,心中是又甜又苦,“甜”是因为她的“竹筠”时代是那么美,“苦”是因为它只是她一闪而逝,不可接近的梦,她再也回不去了。所以,当方达生继而要求她和他一起回去时,她断然拒绝了。
陈白露是一个绝望了的好人。她与黑三斗狠,救下“小东西”后,抑制不住地喊出一句:“我第一次做了一件痛快事!”她的内心情感得到痛快淋漓的舒展后显得清波荡漾,这是她人性深处的灵魂告白,是她向往自由光明的人性追求的表现。但这一次宣泄并不能把她从痛苦中解救出来。终于,等到“小东西”还是落入魔网,在劫难逃时,她的痛苦到达了顶点。然后,一切便归于了平静,心中不再有冲突。哀莫大于心死,这次,陈白露的心真的死了,痛苦、矛盾也就不存在了。她知道太阳迟早会出来的,但也为出来的那个时刻感到渺茫,自己看来是等不到了。即使等到了,以自己这样一个女人,又拿什么去拥抱太阳呢?既然,生有何欢,那么,死亦有何惧?所以陈白露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死,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拥抱太阳的权利。
这样的一个女人,骄傲,自尊,聪慧的女子,只能说是生不逢时吧!一个用生命去拥抱太阳的女人是绚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