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简短
近日,“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引发追剧潮,我也跟着成了这趟大潮里的一叶扁舟。一面墙一张床一个冰箱,满满的都是受贿的人民币,着实把我震惊了,北京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总共受贿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元,小官巨贪阿!这种滥用职权收受金额之大前所未闻。从中学开始,会耳闻官员贪污的各种消息,是大部分官员都沆瀣一气,还是只是一小部分干部失去原则性失去党性呢,说不清楚。那时起到大学毕业,接触的干部不多,有些在给你办事务的时候耐心热情,有的呢视人民为“敌人”,所以呢此刻对干部的看法犹如硬币,两面性,不深入了解不能以偏概全。一个很搞笑的事,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校园的党委书记被查撤职了,新任校长在我毕业证书签名,留下一个清澈的印记,当时有种莫名的痛快。
所谓腐败,即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当然懒政也是一种腐败,也是运用公共权利谋取自己休闲的时间。“人民的名义”主要讲汉东省开展反腐行动,一心为百姓服务的干部跟贪赃枉法的干部鲜明比较的状况,看到汉东的省委书记沙瑞金,李达康书记,侯亮平局长,陈老检察长等优秀干部,一言一行都让我油然而生一种爱国爱党的敬畏之心。中国到底有多大比例的贪官呢,从更小方面说汉东省到底有多大比例的贪官呢?无从计起。随着案情的明朗,我估计汉东省有百分之十的干部有违法违纪行为,因为那谭污水太浊了,那艘破船里露面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一个方面是腐败干部的数量之多。另一方面是腐败干部的种类,有违法维权,收取贿赂,贪图美色,还有像孙连城那样的懒政。其实在普通小老百姓心里,懒政确实给他们带来切身的影响。办事难,时间久,不送礼就办不了事这些深深刻烙在百姓心里。到底是干部服务人民,还是人民服务干部,这已经颠覆了我们的观念。在企业方面,收受贿赂可能就比较常见。像丁义珍这个副市长透过变卖工业用地给山水集团,修改用地性质,从中豪取利润更是无底线的触犯法律。祁同伟呢,利用汉东省公安厅厅长的职位为亲朋好友谋取职位,为自己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不知手段,想想都不寒而栗。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简短篇2
《人民的名义》引发全民追剧,原因很多。首先,离不开制作者的精益求精,包含着编剧、导演、演员等各个环节的努力。好的剧本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剧本来源于生活又超越于生活。这其中不得不提的是编剧,周梅森在这部片子中,真正体现了自我的观察和思考。其次,则是周梅森自我讲的,《人民的名义》大热其实是来自现实反腐打下的人心基础。现实中的反腐有了突破,反腐剧方能触动人心,这是探讨《人民的名义》大热,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角。
生活永远是最好的素材来源。有人说,现实反腐中有太多精彩的故事,编剧根本不用怎样“编”,将精彩起伏的反腐现实搬到剧本中就行了。诚如是。但在事实上,《人民的名义》讲的是反腐,远远不止是反腐。这部电视剧,不仅仅有着对人性的描摹,并且有着对制度的追问;不仅仅有着对腐败的揭露,并且有着对权力的思考。在电视剧中,“孙连城”常被拿来与“李达康”比较,其中反映的为官不为问题,同样切中了权力痛点。这也说明,不一样的人从不一样的角度出发,会得到不一样的启示。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员干部真应当看看《人民的名义》。有些地方有些单位组织集中观看,不能理解为是一种赶时髦,更不能理解为是一种搞运动,而应当从中看到对反腐倡廉的重视,看到对加强党员干部本事作风建设的重视。这种重视,与刷新吏治的努力一脉相承,显然是人们愿意看到的。想想现实中,很多地方组织党员干部到廉政教育馆去参观学习,也就理解了良苦用心。
要想到达好的效果,观后感必不可少。据说此刻网上已经出现了范文,一些电商平台上还出现了代写观后感、读后感。这自然是不行的。党员干部看剧写观后,重在自我提升,重在防微杜渐,而不是应付交差事。观后感有很多写法,最重要的带着思考写。现实比电视剧还要复杂,现实中的廉政建设也比电视剧还要复杂。仅有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仅有提高思想认识做到“永不沾”,这才能避免被资本围猎,避免成为“人民的敌人”。所以,党员干部不仅仅要看《人民的名义》,要写读后感,并且在写的过程中要把自我摆进去,真正写出自我的思考,写出自我的心得。
《人民的名义》受追捧并非偶然,也不是人为炒作的结果,观看《人民的名义》不是赶时髦,而是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所以写《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也并非形式主义,也不只是为了“交差”。当然,该剧集数太多,有的情节进展过于缓慢,党员干部工作之余时间有限,要把该剧全部看完可能有难度,如果做出一个精华版,更能满足不一样层次的观看需求。即便如此,选择性看几集,不看电视看小说,也是能够的。重要的是,要看而有思,思而有得,得而有进,如果只是为了看而看,为写观后感而写,观看该剧的意义就打折扣了。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简短篇3
日前,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牵头创作的《人民的名义》电视剧,正式在湖南卫视黄金档开播。该剧真实震撼地演绎了荧屏“打虎”,开播以来引起强烈反响,不但收视告捷,在社交媒体上也引发热议。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反腐电视剧的热播,生动展现了反腐败斗争的真实实践。
权力离老百姓很近也很远,就像人们在关注反腐剧、反腐斗争一样。但是,官员廉不廉、政党纯不纯,老百姓都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人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党能够从弱变强、从建党到建国,成功经验就在于得民心。反腐倡廉的理念根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广大人民群众痛恨腐败,必然会力挺反腐,而反腐作品道出了民众心声。《人民的名义》首集就取得了全国网收视率位居同时段第一的好成绩,说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顺党心、合民意,有着广泛和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腐败最严重的不是贪了多少钱,而是人的堕落,是世道人心的失落”《人民的名义》是艺术化了的现实,而我们更需要直面现实、直面问题。这也如同行进中的中国,不管速度有多快、成绩有多好,都不能忘了发展是在较量着什么,那就是“以人民为中心”,而这也恰好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人民的名义”。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简短篇4
“2017反腐第一大剧”《人民的名义》正在湖南卫视热播。该剧是一部当代检察反腐题材的电视剧,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当代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制统一、查办贪腐案件的故事。自播出以来,该剧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好评。
《 人民的名义》剧情格局宏大、抽丝剥茧、悬念迭起,又结合了当下的社会热点,有许多创新和突破。不仅写出了当下反腐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多面性,还是党和政府最新反腐力度和成果的真实写照。
我国的反腐败工作随之悄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产生了不少新气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显著地推进了我国反腐败工作的进程。在腐败问题上,有了人民群众对反腐斗争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党和政府就有了自信,敢于自揭伤疤。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真实表达出了人民对于党和国家的美好前景及社会公平正义的渴盼,彰显了党和政府的反腐决心和自信。
反腐永远没有“剧终人散”,我们期待我们的影视艺术队伍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我们相信,以人民的名义,党和政府必将与腐败分子斗争到底。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简短篇5
每一位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人民的名义》都会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下面谈谈我的深刻体会: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讲述了因工厂拆迁、企业经济纠纷而暴露的一桩特大案件,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一一六”事件为辅线,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一网打尽一连串的利益集团。
透过一件件、一桩桩触目惊心、震撼人心、发人深醒的典型腐败案例,深刻地揭示了建党以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严峻形势和重要性。透过观看这些腐败分子的典型事例,使每一位党员干部及职工都理解了一次思想洗礼,深刻领悟到:要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仅靠党纪国法的约束是不够的,务必靠自觉、靠严格自律,持续严谨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要“慎微”,要“慎独”。同时,让人们从灵魂上受到震撼,从心灵深处得到净化,牢筑道德、纪律和法律防线,正确对待权力,正确把握人生。
权力是一柄双刃剑,自己手中的权力既可成为为人民服务、为企业服务的工具,也可成为毁伤自己的利刃。对于无权无势的人,在各种非分的诱惑面前即使有那个心,也往往没有那个胆;即使有那个胆,也往往缺少付诸行动的条件。而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由于权力在握,在一般人眼里困难重重的事情却可能易如反掌。这样,当他们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个人或小集团捞取好处的时候,权力对他们的腐蚀也就开始了。但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多少人自以为手段高明,自以为手中的权力和强大的后台能够充当“保护神”,最终却都难逃被押上审判台的下场,被永久地钉在耻辱柱上。
在社会道德目标不断发生变化的这天,在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上,一些人不断地步那些翻身落马者的后尘,重蹈覆辙,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自我警惕,思想上解除了武装。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后,我再次深深认识到时刻自警,增强自律的重要性。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时刻不忘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权利与诱惑面前,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在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们忙于事务,不注意学习,容易陷入庸俗的事务主义中去。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前人教诲语重心长,实实在在地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这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句子。“兢兢”,是谨慎留意的样貌;“业业”,是诚惶诚恐的样貌。兢兢业业,就是一种极端负责、生怕有什么闪失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高度自觉的“自警”精神,是全党同志和全体人民思想道德的修养上都不可缺少的品质,“自警”精神是抵御诱惑的武器,“自警”精神是持续廉洁清正的最后屏障,“自警”精神是平衡权利与职责的天秤。天下事无不成于节俭而败于奢糜。我们要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时刻自警,增强自律,进一步开展好工作。
观看了“人民的名义”电视剧后,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深受教育,也有几多感慨。是阿,党员干部也是人,是人也就会有私欲,那么在私欲面前,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要要时刻持续清醒的头脑,时刻认识到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善始善终完成党交给的使命。
这部剧给我们每一个党员敲响了警钟,党员、官职不是护身符,手中的权不代表自己的利益,处在党员干部职位上,那就意味着你要比普通人付出更多,因为在你的身上寄寓的是百姓的期盼,国家的期望。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就应怀着敬畏和感恩心理,围绕“权、利、廉、责、德”五个方面,时刻自我警醒,时刻自我约束,始终坚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一个领导干部。
作为国家干部,如果不洁身自律的话,那么最终会得一应有原下场。曾多次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装进自己的口袋的袁学林所说“后悔了,我的心在流血”,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反而教材,此时此刻,毁掉的是他自己的前途,而痛心的是我们的党和人民,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千万不要让利欲熏昏了头脑。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简短篇6
一位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被人举报受贿千万,当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前来搜查时,看到的却是一位长相憨厚、衣着朴素的“老农民”在简陋破败的旧房里吃炸酱面。
当这位腐败分子的面具被最终撕开的同时,与该案件牵连甚紧的汉东省京州市(虚拟地名)副市长丁义珍,却在一位神秘人物的暗中相助下,以反侦察手段逃脱法网,流亡海外。案件线索终定位于由京州光明湖项目引发的一家汉东省国企大风服装厂的股权争夺,牵连其中的各派政治势力却盘根错节,扑朔迷离。
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长陈海在调查行动中遭遇离奇的车祸。为了完成当年同窗的未竟事业,精明干练的侯亮平临危受命,接任陈海未竟的事业。
在汉东省政坛,以汉东省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高育良为代表的“政法系”,以汉东省省委、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为代表的“秘书帮”相争多年,不分轩轾。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的到来,注定将打破这种政治的平衡局面,为汉东省的改革大业带来新的气息。
《人民的名义》绝不仅仅是一部反腐小说,而应该是广义的政治小说,是对中国目前政治生态的写照,很多都是生活中发生的。
通过《人民的名义》反腐倡廉电视剧,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些落马官员无视党纪国法,目无组织纪律,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手中权力去中饱私囊,满足私欲,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干扰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使国家财产和人民利益遭受了重大损失,最终受到了法律的惩处。警示教育片以案说纪、以案说法,触及灵魂、震撼心灵,使大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廉洁从政教育,大家观后感慨良多,既为那些“台上领导”一下子变为“台下囚”感到遗憾,也为党内清除了一批“蛀虫”而庆幸,并一致认为,在领导、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非常必要,通过反腐倡廉教育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让拒腐防变的意识入心入脑,从心灵深处受到触动、得到启迪和教育,对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收看《人民的名义》的同时,我一直在想,“清官”和“贪官”之间有何质的区别?
首先,他们的人生追求不同。“清官”有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们的宗旨,国泰民安、国富民强是他们的追求。而“贪官”不同,他们追求的是富裕的物质生活。一心想着自己的小家。以不正当手段敛财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追求的是虚名实利。
其次,他们思想、立场不同。“清官”清楚意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尽力为人民利益着想。他们一身正气,大公无私,真正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正因为他们心中装着人民,所以立场坚定、头脑清醒,能抵制各种威逼利诱。而“贪官”则相反。他们误认为手中的权力是自己夺来的。可以为所欲为,可以假公济私,可以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更不用说各种诱惑了。
通过这次观看反腐警示教育片,再次警示我们:
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通过反腐倡廉的正面激励教育和反面剖析教育,时时刻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政策法规约束自己,用道德规范衡量自己,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查找差距与不足,提高觉悟。在思想上筑牢信念大厦的根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才能抵御住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要慎重使用权力,严格遵章办事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明白,权力是谁给的,手中的权力应该为谁谋利。要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做到警钟常敲,时刻不忘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常修为政之德、 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金钱的诱惑,永葆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本色,真正做到廉政、勤政、优政。
三、要注重加强个人自律意识的培养
要防腐拒变,自律是关键。个人的廉洁主要来自自律,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社会公德。现实生活中,诱惑种.种,稍有不慎,就会思想错位,行为出轨。轻者蒙人生污迹之羞,重者受身败名裂之辱,害人害己,悔之莫及。要拒绝腐败,抵御腐败,唯有管住自己,这就是防范在前的自律,也是摒弃侥幸,实实在在的规范修身。坚持自重、自警、自省、自立,保持一身正气,保持共产党员本色。
四、注重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和落实
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坚持教育方式的多样性,保持教育工作的持久性四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未雨绸缪,形成“不去为”的教育机制;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形成“不能为”的防范机制;培养廉洁为荣、腐败为耻的风气和氛围,形成“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形成“不敢为”的惩戒机制。
我们在工作中,时常也会遇到各种诱惑,我们应该牢记前车之鉴,提高自身修养,拒绝贪腐。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简短篇7
最近热播的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引发的讨论和关注持续不断。其被热议的程度不亚于《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虚无缥缈的古装戏引发的讨论。作为政治题材的电视剧,首先其在面对腐败时的尺度已经让我们咋舌,要知道在我们的政治生态和政治语境中,很多事情是可以做但是不可以宣传的,现实反腐大戏中的一些细节以这样的尺度通过电视剧表现出来(比如一整面墙的人民币等等),就连我们普通网友都表示很佩服,作为喉舌的《人民日报》自然是要做一番解读,为电视剧的播出保驾护航;但随着网络的发达,这部电视剧也得到了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关注,成为网友们讨论的话题,就连中年大叔吴刚也不会想到自己居然会因为这部戏而走红,“达康书记”的表情包流行于网络中,深受网友们的喜爱。类似的讨论和关注随着剧情的发展还在深入。
平心而论,这的确算得上一部良心好剧。翻看一下笔者朋友圈中各路朋友们对这部戏的评价,尽管都是正面评价,但是角度也是各不相同。比如有很多在体制内的朋友们是从政治的角度评价该剧敢于直面现实政治生态中的问题,大胆地揭露疮疤,对于党和政府的一些干部中存在的贪腐行为不包庇、进行尺度的批判,值得点赞;有的人从纯粹的观众的角度,为这部戏情节上的跌宕起伏、环环相扣而点赞;有的人则为张丰毅、张凯丽等老戏骨的表演点赞;更有在编导朋友更专业地从整部戏演员的片酬占的比重很小来对当下的小鲜肉的高片酬现象进行了批评。总之,无论是哪一个角度,都反映出大家对这部戏的喜爱和关注。作为一名电影专业毕业后在体制内呆过的普通党员,笔者深深地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但终究高于生活这句至理名言,电视剧中揭露的很多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地就可以查出,但是毕竟起到了大快人心的效果,也对当下进行了四五年的高压反腐态势营造了更浓厚的氛围,同时也对一些领导干部是一种震慑和教育。这不,笔者所在的单位还及时地给党员们购买了原著,不少同事都在闲暇时间拿着小说原著捧读,足见大家的喜爱程度。
电视剧还在热播,各路评价也在纷至沓来,尤其是对于细节的挖掘和关注让人感叹网友们的聪明才智。比如对于这部电视剧完全树立的检察官的正面形象,而对警察几乎一边倒的负面形象已经引起了网友的讨论,而且主创人员还站出来辟谣了。这倒没什么,而笔者今天看到的朋友转发的一个段子,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现实政治生态的注意。段子里是这么说的:“你真的看懂《人民的名义》了吗?银行行长的老公是市委书记,公安厅厅长的老师是政法委书记,其实这些都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两个年轻人身份背景,想不升都难……反贪处长的妈是退休处长、姨夫是省政法委书记,反贪局长的爹老检察长,反贪局长的领导以前被反贪局长的爹领导,反贪局长的爹从小看着省委书记长大!只有一个农民的儿子,开局不到两小时就被K.O.了!所以这部剧不该叫《人民的名义》!应该叫《家族荣誉》!”。而笔者刚看了两集,就看到了“陆亦可的小姨夫是高育良书记”这样的细节,笔者已经心生感叹,只是没想到网友们的智慧更深入一层。
这个段子所说的问题,在现实的政治生态中可谓再普遍不过了。“老子英雄儿好汉”一点都不为过。反腐四五年来查出的官员们,除了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常见丑闻之外,这些官员们的亲属子女哪一个都是在不同的岗位上呼风唤雨,或者是在国有企业中赚着大钱。而他们真的是靠着自己的本事干出来的吗?很多二代们,学历也都是研究生,仔细深究一下都是镀金出来的,他们深谙的只是社会学和酒桌文化。尤其是当下的国有企业进人更是相对容易一些,一些效益好的国有企业甚至成为领导干部安排配偶子女的后花园。网友们对于《人民的名义》的这种解读似乎应该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