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观影心得体会 > 倾城之恋观后感

倾城之恋观后感

时间: 新华 观影心得体会

张爱玲的书适合一个人的时候看看品味,给自己一壶热气腾腾的茉莉花茶,在点上一盘檀香,悠悠的翻开书,一行一行的细读。

这是第一次看倾城之恋,一目十行,只略了一个大概,理顺了故事的梗概,如果你现在叫我说出个人名也许我会想很久,可你提起也许我会记得这个故事,这个主人公。

看完最后一个故事是在春分,下着雨,因为才看完的原因我现在还记得这场景,只是忘了这题目是什么了,霓喜,其实是一个很美的名字,当然女主本身应该也是一个吸引人的美人儿,只是落得最后的结局无非是为了生存,人的出生好坏无论是在以前还是在现在其实都受着不公等的对待,只不过现在没那么严重而已,霓喜也不过是为了生存,她想要的就只有一个家,一个温馨的家,从小没受过家的温暖,但内心却无比向往着一个家,老公,孩子,一家子的其乐融融。可正因为身份,是她无法有一个安定的家,男人只当她是一个被买来的小丫头,说情,也许动过,可收了受了身份的隔阂,终究无法娶她,一个女人,如果生了孩子没有一个光明的身份,难免不了受到外人的斜眼,这才导致了霓喜悲哀的一生。

也许有些人觉得霓喜前后跟了几个男人,会很荡。可是每一段情她也都有过真情的时候呀,只不过这真情最后都被金钱的诱惑所打压,好的生活好的坏境谁不喜欢,只不过太痴迷于金钱也不会过的太好,因为你的眼里除了金钱就没有任何东西,包括最开始的向往与幸福。

倾城之恋的每一篇都不是完美的结局,也许跟她自身的经历有关,可正因为这不完美才使我们这些读者看着心疼,但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现实,现实不过如此。

一盏茶的时间很快,但这一本书,是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悟出更多的道理。

倾城之恋观后感篇2

20--年5月6日,写完论文初稿的我终于有时间再读了一遍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书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苏因为被前夫虐待而离婚,带了财产回到娘家。娘家人因为贪图她的财产便收留了她,直到娘家人把她的钱都拿去炒股票输掉以后便开始嫌弃她,用冷言冷语攻击她。张爱玲说“一个女人如果得不到异性的喜欢,也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这是女人们贱的地方。”那个时代的女人被视为男人的附属品,就连女人自身也是这么想的,正如白流苏的四嫂不满她的丈夫嗜赌,但也不敢离婚,因为她看到了白流苏离婚的下场,可是她并无同情心,自己不敢离婚便对敢于离婚的白流苏冷言相向。白流苏因此在家中变得崩溃,但因徐太太的一番话让她认识到自己还并不老,还有好好重新生活的希望。

白流苏的命运也因徐太太的出现而发生转机,徐太太本想给年龄不小却仍待字闺中的七丫头介绍对象,这个对象正是男主人公范柳原。他是商贾在英国的私生子,回国继承了家产。在常人眼中性格古怪的范柳原并没有看上七丫头,反而看上了同去的白流苏。他看中了白流苏的冰清玉洁与挑逗性,冰清玉洁是对于其他人,富于挑逗性则只是对他自己。在他眼中,这是一个好情人的标准,因此,他托徐太太借故把白流苏带到香港,自己也偷偷去了香港。

白流苏在去香港之前便疑心这是范柳原的诡计,但她决定拿自己的命运赌一赌。到了香港见到了范柳原,自然知道了这是范柳原的安排,但故意装作不知道,不愿失了身份,跌了身价。在香港的这段时间,范柳原想办法和白流苏一同出入,让别人误认为他们已成夫妻,甚至消息传到了上海的白公馆,目的就是要白流苏不得不向流言妥协,乖乖做他的情人。可白流苏偏偏顶住流言,离开范柳原回到了上海。她觉得范柳原只要还没得到她便有可能再回来找她,这样便有了更优的议和条件,就有可能靠婚姻抓住范柳原。

不出白流苏所愿,范柳原果然又请白流苏到了香港,这一次,他们第一次接了吻。之前那么多次合适的场景、合适的情调,他们都没有迈出那一步,都是为了对自己更有利。这一次的重聚只有一个礼拜,范柳原便要出海到英国。不曾想到,香港发生了战争,范柳原经历一番周折来接白流苏到了浅水湾,在那里他们共同躲避枪林弹雨,直面死亡的威胁。在死亡面前,那些如意算盘打得都毫无意义。他们在不能选择的事情面前决定了可以他们可以选择的事情——他们结婚了。正所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倾城之恋观后感篇3

一曲恋歌,倾国倾城!白流苏一个大家闺秀,范柳源一个落拓不羁的公子哥,演绎了一段倾城之恋!故事发生在动荡不安的那个年代,一如他们动荡不安的婚姻。

流苏,一个诗意浪漫的名字,却有着一段坎坷的婚姻生活,小小的年纪,毅然地做了离婚的女人。而在那个年代,离婚是很丢人的,况且还有家人的各种压力,所以她是很辛苦的,也许当初的她若知道结果是这么的煎熬与苦痛,是否会选择不离婚呢?然而一切都如期进行,所有假设都是空。也许是尝尽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心酸冷暖,激发了她要将自己的一生做筹码,是的,既然已经不幸福了,索性赌他一把,也许胜利了,生活会比现在好一些,也说不定!老天还真是帮忙,派范柳源走进了她的世界里。他就似流苏的一根救命稻草,要紧紧地抓住他,而这稻草也不是那么容易抓住的,他会随着风飘荡,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与其说他们在谈一场恋爱,不如说是流苏在打一场仗,她一直忐忑不安,揣测自己能否打赢这场仗。而某些事情的成功必须要天时、地利、人和!香港的沦陷在别人眼里也许是灾难,但却成全了流苏,她终于得到了所谓的婚姻,终身有了依靠!

范柳源说的很对,人是很渺小的,为什么却要说出永恒的话呢。“爱情”这个词,总是给人以美好,甜蜜的感觉。热恋中的人们总会说些海誓山盟的一些话。譬如说:我要永远,永远地爱你!永远到底有多远呢,却没人知道。在平静的天空下说着甜言蜜语,说要一生一世的永恒,是否会想到有一天棒打鸳鸯,谁还能顾得了谁呢!少男少女总会相信那些痴傻的话,因为他们涉世未深,还不懂得什么是现实……若是懂了,也许就像白流苏与范柳源一般了,不会轻易谈“爱”了,它是一种奢侈品,奢侈的人享用不起它。所谓的爱情,也许就是在某个时刻,某个地点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的一种结合。然而一旦彼此不再需要对方,也就是爱情枯萎之时,仅此而已。

正如《红楼梦》中所说:“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宝黛二人一见钟情,情深意长,却原来愁肠百转,抛珠滚玉,都只为那还泪一说,泪尽了,情也绝了。当初所说的永远,也只是不远而已。试问世间能有多少爱情经得起雨打风吹,山盟海誓最后还能有谁相信!茫茫人海,大千世界,谁能是谁的永恒呢?

倾城之恋观后感篇4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除了《倾城之恋》以外,都是悲剧的结尾,在我看来,《倾城之恋》虽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越发比悲剧更像悲剧。

白流苏,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在那个暧昧的时代和同样暧昧的旧上海,离婚是要受道德谴责的。而白公馆无疑属于守旧的那一派,“他们家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离了婚的白流苏,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应钱财盘剥净尽之后,她的存在无疑成了拖累和多余。她的出路,除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以外,恐怕再无其他了。

范柳原,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本是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摇。加上生活的纸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爱情和婚姻原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内心深处是渴望安稳的。

爱情总是发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间。就这样,两个各怀鬼胎的人遇到一处,展开了一场相互试探的爱情攻防战。白流苏的目的显而易见,她希望他能承诺她一纸婚姻。一个男人。而柳指望的是那个安稳于是两人各自为了捍卫那一点自由或者追逐物质上的算计,相互不妥协。当终于有一天,精神上追求再寻不到现实的依托时,两个人方始彼此亲近。

在连续的试探之后,流苏没有寻到半点进展,索性有些气急败坏,遂恼了起来:“你干脆说不结婚,完了!还绕得大弯子!什么做不了主?连我这样守旧的人家,也还说‘初嫁从亲,再嫁从身’哩!你这样无拘无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谁替你做主?”接着更是赌气狠下心来从香港辗转回到上海。家里是早容不下她的,这次又加上了“淫”的恶名。可见她不惜为争取婚姻冒了极大的险。此时,心迹更是表露无疑,思忖再寻个职业,也怕自贬了身价,被柳原瞧不起,“否则他更有了借口。拒绝和她结婚了。”权衡的结果是:“无论如何得忍些时”。这是在和自己打赌。她并不见得有多大胜算的把握。如果柳原还再来找她,就算赢了一步,这是她此时的底线。果然,过了些时日,香港来了电报。她心里自然安定了许多,也将自己放开了些,同他上了床,虽然不见得是主动,但也并没有拒绝。然而,此时,“他们还是两个不相干的人,两个世界的人”。

倾城之恋观后感篇5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看小说,不过比较喜欢看言情小说,我喜欢跟着笔者去经历主任给的那些爱恨情仇,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看到主人公快乐,我会比他们更快乐,看到他们难过,我会比他们更难过。沉浸在那些美丽的爱情故事里,自己也会变得很快乐。

初看《倾城之恋》是初二的时候,那个时候刚刚开始迷小说。那个时候看《倾城之恋》什么都不是很懂,就只是看故事,只知道女主角是白流苏,男主角是范柳原,白流苏是个离了婚的女人,她在守旧的白公馆里没有地位,后来为了替自己争一口气,白流苏便抢走了原先要介绍给妹妹的范柳原,后来两人在一起,可是他们对爱情抱持着不同的看法,在没有继续下去的动力时,因为战争踏上婚姻这条路。之后随着年龄增长,慢慢的懂得了很多,后来了又看了几遍这本书,也渐渐的看到了一些其他方面的东西。

关于这篇文章有几个部份我先讲一下:像白公馆代表的是旧日的一切,包括生活方式。像书一开始就有提到像他们的时钟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从这边就可以看出来它是一种很守旧、很旧日的。跟当时的中国其实是很像的!另外,张爱玲在描写男女感情是很含蓄美感的,和现在的文学所描写的是差异很大的,例如像在描写范柳原的动心时,读后感《倾城之恋读后感500字》。从三奶奶讲的话可以看的出来:三奶奶叹了口气道:“跳了一次说是敷衍人家的面子,还跳第二次第三次!”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说范柳原对白流苏有一见钟情的感觉,我跟你跳了一次舞还会想跟你跳第二次第三次,就表示我对你其实是有感觉的。这种写法多么的含蓄,一个“爱”字都没有提到,可是,从一些事件的叙述却可以描写出人心中感情最细腻的部份,真的是很令人佩服!

倾城之恋观后感篇6

《倾城之恋》早被香港人拍成了电影,我没有看过,这是值得庆幸的好事:倘若之前先看了电影,看书时脑子里就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阅读的兴趣便减了大半。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较早期的一个中篇,也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一个二十八岁的离过婚的没落大户人家的女儿——白流苏,回到娘家,惨遭哥嫂排挤,却意外地将其七妹的.相亲对象——范柳原夺了过来。流苏和柳原都是精明的人,他们在感情上锱铢必较,不肯输对方半步,最后由于香港战争的爆发,战世的混乱才使两个相对无趣的人成就了婚姻。

白流苏是相当渴望这场婚姻的,正象苏青所说:一个离过婚的女人,求归宿的心态总比求爱情的心来的更切,虽然“取悦柳原是太吃力的事”,但她还是“笑吟吟”的。

相对于白流苏,我本人更喜欢范柳原,他在某些方面还是表现了较天真的一面的,最使我难忘的他在一天深夜给流苏打了四次电话,前两个电话是争吵的,最后一个电话柳原这样说:“流苏,你的窗子里看得见月亮吗?我这边,窗子上面吊下一支藤花,挡住了一半,也许是玫瑰,也许不是。”

这在整篇小说里,是难能可贵的浪漫。

小说的尾部很耐人寻味。“四奶奶决定和四爷离婚,众人都派流苏的不是,流苏离了婚再嫁,竟有这样惊人的成就,难怪旁人要学她的榜样。”令人莞尔。

掩卷之余,我更惊叹作者的成熟与事故。写这部小说时,张爱玲只有二十三岁,难以置信!何以一个二十三岁的女子,竟有着如此老辣和冷酷的笔触!难怪有人说,张爱玲是一个天才,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女作家。

不难看出,张爱玲的小说充满着小资情调和危险意味,王安忆曾说:张爱玲是虚无的。我在读张的小说时,更多的体会是现实的苍凉和生命的疑问。

一个浪漫主义者读张爱玲的小说,将会是一种极其痛苦的折磨:因为要承受从梦想的巅峰跌落至现实底谷的打击。

于是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倾城之恋观后感篇7

“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那么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这是张爱玲在她小说《倾城之恋》中写下的一句话,很难想象一个在一个旧式大家庭里面,一个破碎的家庭,两段失败的感情,会造就怎样的不世出的人才

在《倾城之恋》的背景中,白公馆就是一座城,困住了白流苏这样一个既保守又开放的女性。白流苏,一个在旧式社会中离婚的女性,一个残破的家,一个守旧的母亲,一群唯利是图的哥嫂,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恪守“三从四德”的女性,这样的背景逼迫着白流苏不得不撑起柔弱背后的强悍,对于众人的讥讽,她只能逆来顺受。她有着自己的思想,在忍受不了丈夫的暴力后果断离婚,然而在旧式社会,作为一个女性,人们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然而,白流苏并没有在封建的思想中屈服,她是受过教育的,她想要反抗,但无奈她没有任何反抗的力量,只能忍着。但是,她并不是一个甘心一辈子都忍气吞声的过下去,她想要“走出”白公馆,“这屋子里可住不得了!”没有母亲的支持,她只能靠自己和利益连接的人际关系。白流苏是个手不碰骨牌和骰子的人,但是她同时又是喜欢赌的,但是她的筹码并不是钱,而是她的前途,她以她的前途下注,她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他赌输了,她声名扫地,但是,如果赌赢了,她就可以走出白公馆,走出众人的讥讽与嘲笑,得到众人虎视眈眈的范柳原,出净她胸中这一口气。

她是不肯认输的,一旦输了,那就是一辈子,所以他很谨慎,“美丽的对话,真真假假的捉迷藏。都在心的浮面漂滑,吸引,挑逗,无伤大体的攻守战,遮饰着虚伪。”她深知范柳原需要的是爱情,而绝非婚姻,而她需要的是婚姻来保护她自己,她需要经济上的安全。在一片硝烟中,在他们的生命都没有保障和安全的时候,她终于从情妇升级成了太太,她终是和范柳原结婚了而白流苏也能在这场胜利中扬眉吐气了。

“生死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相老。”源于《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原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诗经》的注解里,契为合,阔为离,死生契阔就是生死离合的意思。而这也许正是张爱玲对于爱情的追求吧,她没能与胡兰成“一生一世一双人”,所以,她在她的小说中极力追寻着。

倾城之恋观后感篇8

爱情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有种爱可以让我们死心塌地,有种爱可以让我们备受折磨。虽然爱,虽然痛,但我们无法不爱,无法不痛,这就是“倾城之恋”。

张爱玲的小说总是萦绕着一种淡淡的哀愁之感,字里行间回荡着凄美。或许每一段故事都是她的写实,每一个字都是她哀婉的血泪!那个年代,女子终究是女子,文笔再好又如何?她所爱的人个个离他远去。晚年的她,如同凋零的花儿,让人心碎。但依旧暗香残留,每每打开她的书,我总能嗅到这股淡雅的香气,缠绕鼻尖,久久不肯离去……

爱情总是难为女子,爱情总是折磨女子,爱情总是伤害女子。这是我看到“第一香炉”这个故事的唯一感受。呵,是因为女子之泪太轻?是因为女子之心太卑微?

故事的女主人公叫葛微龙,长着一张白白的瓜子脸,眼睛水灵水灵的。但在殖民地香港里,被阳光烤晒过的小麦色仿佛更合群。薇龙从香港来上海念大学,投靠了继承了前夫一大笔遗产,同时是当地有名的交际花的姑姑。薇龙何尝不明白投靠姑姑的结果?但她别无选择……看着满一衣柜的漂亮衣服,薇龙的心里却仿佛有几万只小虫啃咬一般,不知滋味。就这样薇龙被迫见了许多的“上流绅士”,却总是没有姑姑称心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微龙男主人公乔斯。他们是在一场舞会上遇到的,当时乔斯还轻薄了她。本以为只是一场戏,但那次舞会后,薇龙的心开始日夜思念起乔斯,沉稳有序的心脏开始扑通扑通乱跳。爱情悄悄降临,殊不知悲剧紧随其后。乔斯本是富家子弟,薇龙以为嫁给他后不必再作“交际花”,可乔斯却说:“我希望有个女人可以养我”。呵,多么荒缪。薇龙却又因为爱放弃了挣扎,堕落黑暗中,可她是否了解,对于姑姑和乔斯而言,她只是一棵摇钱树罢了!

我该为薇龙哀?还是该为薇龙哭?都不是。因为她只是一个被爱捆住手脚的傻女子。

我无法理解那个时代的亲情为何全部拜倒在利益与金钱的面前,无法理解那个时代女人的爱为何如此卑微,我已痛彻心扉,更以泪流满面!

爱情在张爱玲的笔下化茧成蝶无比凄美!悠悠长河中那一张张风华绝代的面孔已模糊不清,但那份倾城之恋却刻骨铭心!

倾城之恋观后感篇9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反复吟咏的一句话,它不仅仅表达了张爱玲最高的感情理想,也是所有女生对感情的最高憧憬。

是啊,无论什么样的女生,最后都是期望结婚的。正因只有婚姻能代表这个男生是真的爱自己,它是男生对一个女生最高的承诺。

电影让人感动的地方也正是在那里。范柳原终究是娶了白流苏啊!不管他一开始有几分真心,不管这中间他用了多少玩女生的惯常伎俩,不管他们来来回回持续了多久的"拉锯战",试探了多少对方的真情假意。

但最终他是娶了她呀,是当着外人对她说了句:不,她不是白女士,她是范太太。

就为了这句活,流苏泪如雨下,正因她已经等得太久太久了。"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正因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颠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改革。

我坚信是战争成全了流苏,成全了范柳原的真心,经历过生死的人会不一样,是生死将范柳原从一个风流公子变成了一个能安下心来居家过日子的男生。

如果我是流苏,不知道我会不会要感谢这场战争,或许会吧。

这样说好像很不人道,但在那流离失所的乱世里,我会只想和所爱的人做一对平凡的夫妻。

记得以前看《天若有情》里王琪和方以安讨论位置问题。方以安说:一个人的位置就应是在对方心里。王琪听了,笑笑说:那是正因你还年轻,一个人只有在他家里有了位置,才说明在他心里有了位置。娶了白流苏的范柳原才是让人感动的范柳原,否则也只但是是和所有的男欢女爱一样玩了一场暧昧的游戏,纵然使人倾心,却不会让人感动。

不管是什么成全了他们的感情,最终他们是走到了一齐。不想去感叹战争的残酷,不想去感叹女生的悲哀,只想为他们说一句:真好。"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真好。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除了《倾城之恋》以外,都是杯具的结尾。在我看来,《倾城之恋》虽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越发比杯具更像杯具。

6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