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摆脱贫困》个人心得600字
《摆脱贫困》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包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理论营养和哲学内涵,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那么你们知道关于2021年《摆脱贫困》个人心得内容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2021年《摆脱贫困》个人心得600字五篇,欢迎参阅。
《摆脱贫困》个人心得600字一
《摆脱贫困》是我个人阅读的第一部由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文章汇编的书籍。之所以能够潜下心来读完习近平总书记的著作,是因为相较于其他关于政治方面的讲话和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总是那么深入浅出,有理论的高度,也有历史的深度,更有实践的温度。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间,你能体会到一种情怀,一种心怀大义、亲民爱民的浓浓情怀。
《摆脱贫困》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1988年至1990年在福建宁德地区工作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决战全面小康的冲锋号,全省上下脱贫攻坚工作也正如火如荼推进。作为脱贫攻坚战线的一员,个人认为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汲取营养和启迪思维显得非常必要。
首先,要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必先扶志。书中指出,“摆脱贫困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战胜贫困的斗志,可怕的是不思脱贫,成天想到的不是向上伸手,就是怨天尤人。只要充分激发了干部和群众的内生动力,坚定脱贫奔康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摆脱贫困就一定会指日可待。
其次,要发扬“滴水穿石”和“弱鸟先飞”的精神,扶贫唯有实干。产业扶贫,是一项投入多、周期长、见效慢的工作,直接决定着贫困群众能否实现长期而持续的收益,切不可拔苗助长而最终劳民伤财。要甘于奉献、苦干实干,相较于非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在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劣势。这就要求我们“弱鸟先飞”,以只争朝夕的精气神苦干实干,以此来弥补其它的先天不足。一分付出,一分收获。苦干实干一定会带动贫困群众尽早摆脱贫困,与全国同步全面实现小康。
再次,要发扬“四下基层”的作风,注重一线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大力推行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当地群众感念至今。“四下基层”作风同样适用于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只有我们的指挥员常到扶贫一线去,才能针对不同情况作出符合实际的对策和举措;只有我们的战斗员常到扶贫一线去,才能有效推动扶贫措施落地落实,进而坚定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信心和决心。
我想,这种对待事业光明磊落的政治品格,不正是当前“两学一做”主题学习教育中,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学习的么?不正是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当具备的么?因此,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摆脱贫困》都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飨食的精神食粮。
《摆脱贫困》个人心得600字二
近日有幸拜读《摆脱贫困》一书,此书总篇幅不长,全书共29个章节,12.1万余字,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的重要讲话和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到任才3个月,就走遍了宁德市的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宁德市绝大部分乡镇,他以身作则,带领干部倡导实施“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为我今后该如何开展工作指明的方向。
作为一名干部的首要基本功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躬身力行为我们做出了解释——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作为一名基层的干部,我感同身受,更加赞同总书记的这一观点。基层干部作为人民群众和政府沟通的桥梁,如果不能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心声,如何能够做到权为民所用?如何能够更好地履行基层干部的职责?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出党员干部要练好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基本功,对于当下的基层干部而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周恩来同志早在50年前就告诫过全党:不怕战争失利,最怕战争失了人心!失掉民众,这是万劫不复的。如果我们不注意密切联系群众,那么,在革命战争的艰难岁月里我们党同人民群众建立起来的血肉相联的关系就会失去。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我们党已是在和平时期执政了40年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之战争年代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党、对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大大地增强了。
党员干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这不能仅是一句口号,而应当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20__年春,疫情暴发恰逢农历新年,正是人们走亲访友欢聚之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基层干部们毫无怨言地放弃了假期,冲锋“疫”线。
基层医疗行业医生、护士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值班值守,入户开展居家观察指导,一天两次为武汉回乡人员进行体温监控,只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疫情输入、蔓延、输出;村(社区)的书记、主任们整个春节期间一直忙碌在疫情防疫前线,在政府安排的值班站点,带领村两委干部测量进出人员的体温并做好登记,只为第一时间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途径;乡镇主官更是亲临一线,协助制定联防联控工作方案,协调各种救援物资采购,指挥干部配合医疗工作者开展从疫区返乡人员的检测和登记工作,只为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得更加扎实。基层干部们如此以身作则,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舍生忘死,百姓又怎会不积极主动配合干部的工作呢?
“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人民群众是最实在的,他们不但要听你说得如何,更要看你做得如何。虽然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主要是围绕闽东地区如何早日脱贫致富这一主题展开论述,但是其中极富创造性的战略思想、极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论和极富针对性的实践观点却值得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体会,去将它应用到日常的工作当中。夜已深,书虽薄,我缓缓地合上了书,思考着书中的点点滴滴,希望能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
《摆脱贫困》个人心得600字三
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大战役”之一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国开展几年,几年来,就农村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四通八达,水泥路通村通组,便民路走村串户,风貌打造后焕然一新,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脱贫攻坚的战役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与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还存在着差距。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要求政府和群众共同努力,同心同德,互相配合,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共同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奔小康脱贫致富。而部分群众缺是被动接受党和国家政策,不是主动配合乡村干部的引导,创业致富。
二、部分群众思想观念发生畸形变化。不以贫穷为耻反以为荣,竞相争当贫困户和低保户,甚至个别国家公职人员也是这种想法,认为评为贫困户低保户是一种荣耀,显示自己的社会关系好和社会地位高。
三、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耐心等待国家政策扶持,等着天上掉下馅饼,靠国家救济过日子,甚至恬不知耻到政策部门要求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只向政府索取,自己却不愿意付出,稍不如意怨气冲天,这种人不知感恩,更不满意。
因此脱贫攻坚政策应加大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教育,转变群众脱贫致富的观念,把“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这条正道上来。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党员发挥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帮扶责任人,我们在开展帮扶工作时,就应该时刻本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的态度去帮扶,而不是为了仅仅为了每月的填表签字按手印,作为党员,要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不浮躁,不虚假,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尽自己的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建设好的村“两委”班子。就是要加强支部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村一把手队伍。要优化结构,坚持在“能人”中选“好人”,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村“两委”班子,让得力的村“两委”班子配合好政府,带动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摆脱贫困》个人心得600字四
要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不畏艰难,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只有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为人民造福,执政基础才能坚不可摧。只有全体人民过上了好日子,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必须坚持把扶贫脱贫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打赢脱贫攻坚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贫困现象的存在,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影响社会和谐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脱贫攻坚能够有力地缓解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政治稳定、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继续缓解农村贫困,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控制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趋势,解决收入和机会不平等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而且关系到全体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脱贫开发对社会和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大踏步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对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谐、国家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扶贫开发的标准在提高,更加注重发展型的民生改善。“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不仅要在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上着力,更要注重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使他们跟上全面小康的步伐。只有让全体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摆脱贫困》个人心得600字五
我们都是平凡世界中的一个人,无论是谁,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都有一个特性,那就是滴水穿石的坚韧和积极向上的态度。近期,我拜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摆脱贫困》一书,感触颇深。
《摆脱贫困》收录了从1988年至199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的29篇讲话和文章,“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等许多观点,在经过20多年的时光洗礼后,仍显现出熠熠的思想光辉。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有滴水穿石的韧劲,锲而不舍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书中很多文章都能感受到他那种对理想信念毫不动摇的坚持,那种面对工作、面对困难必胜的信心。这种精神和信念是我们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是我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和体会,谈几点感想。
一、坚定的信念
总书记是一个具有非常坚定的理想信念的共产主义者。书中很多文章都能感受到他那种对理想信念毫不动摇的坚持,那种面对工作、面对困难必胜的信心。如《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之光》、《困境的突破》、《我们怎样办好教育》等篇目明显感受到他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如在《弱鸟如何先飞》中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等等,这些观念全应在扫荡之列。""对闽东,我是充满信心的,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创造‘弱鸟’在许多领域先飞的奇迹。""在讲‘贫穷’的同时,不要忘记讲闽东的光彩;在讲压力的同时,不要忘了讲动力。"这种精神和信念是我们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是我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
二、实事求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滴水穿石"的精神,提倡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更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思想,如滴水穿石"喻之于人,是一种前仆后继,勇于牺牲的人格的完美体现。""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在一个经济落后地区发展进程,都应该不追慕自身的显赫,应寻求一点一滴的进步,甘于成为总体成功的铺垫。""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烧三把火希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的散漫。"
在《为官一场造福一方》一文中说,"我不主张多提口号,提倡行动至上。过去采取的很多有效的办法,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脚踏实地干出成效来。""我是崇尚行动的。实践高于认识的地方正在于它是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担心说错什么,只是担心‘意识贫困’,没有更加大胆的改革开放新意;也不担心做错什么,只是担心‘思路贫困’,没有更有力度的改革开放的举措。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我们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如何能真正投身到改革中去,非常需要这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要勇于打破各种自身约束和禁锢,甘于做默默无闻的"铺垫性"工作,扎扎实实推进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落实到位。
三、辩证的思维
书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每项工作、每件事的论述都能很全面地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有对策思路。《滴水穿石的启示》、《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新形势下闽东财政经济的辩证观》等文章充满辩证思维光辉。更难能可贵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用辩证法不是空谈,而是很接地气,如《从政杂谈》中谈到:"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我赞赏"滴水穿石"的精神,赞赏默默奉献的精神,提倡干部埋头苦干,着眼于长期的、为人铺垫的工作。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质变要有量变的积累。"
在《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中提到:"我们除了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基本国策,创造条件,增加投入,保证教育事业必要的、合理的速度和规模以外,还必须做到两个相结合:一是把数量发展和教育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二是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书中其他篇章像这样精彩的论述比比皆是。如"组织精神文明建设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些人的事情,而是全党全民共同的事业。""组织活动要立足于多办使群众满意和高兴的事情,而不是搞一些让群众厌烦的花架子,徒增群众的烦恼。应尊重群众的医院,积极引导他们参与,而不是硬性地要群众干这干那。"在《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建设好农村党组织》中,提出,"我们不能还是习惯于过去‘台上讲、台下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而应当是深入家家户户,把思想工作做到每一个农民的心坎上;""我们不能还是想依靠什么行政力量来管住农民,而是应当通过为农民办实事,密切党群关系来使广大农民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等。
正如《摆脱贫困》中写到:"为群众办实事,说起来容易,办起来难;做一件、做一天容易,坚持到底难。我们要分清轻重缓解,以‘滴水穿石’的精神,一件一件地办,坚持不懈地办,努力让群众理解、谅解、高兴和满意。" 在任何时期、任何领域,都需要我们以坚定的信念、滴水穿石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为群众办实事,努力让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