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我是医生》心得体会范文
《我是医生》成功还原了一位有血有肉平易而伟大的时代英雄,充分表现了吴孟超院士作为一位医生、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军人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品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看《我是医生》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看《我是医生》心得体会范文1
电影《我是医生》研讨会在上影举行。95岁的吴孟超身着军装一出现,场内所有人起立致敬并鼓掌。吴孟超在感谢电影主创的同时,也几度敬军礼,“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要坚持做一个军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中国医生,始终为人民服务。”
是医者,更是医学拓荒者。
吴孟超至今坚持在医疗一线,他亲自主刀的手术纪录已经超过1万5千台。无论是年轻时从割胶刀改拿手术刀,还是毅然回国报效祖国,以及创造出中国肝胆外科无数个第一,吴孟超的人生有太多值得书写的部分。
拍吴孟超的医者仁心不难,难的是如何在有限的电影篇幅里不走寻常路。导演谢鸣晓说:“制片人最初把故事梗概交到我手里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头皮有点发麻,这部电影不容易拍,尤其是如何用电影的方式去表现吴老的家国情怀。”
所幸,编剧黄丹抛开了常规的手术台救人套路,他总结了吴孟超一生的奋斗目标是:搞超前的科研,从根本上救治病人。“这也是他医德、医术中的最闪光之处。”
《我是医生》中,吴孟超有句让人过耳不忘的台词:“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一片基础研究的华盖能庇佑更多人”。
电影中,吴孟超想搭建基础研究平台,扩大实验室规模,他希望得意门生赵一涛能随己投身其中。但对外科“一把刀”赵一涛而言,从手术室抽身去实验室,尤其是要致力于当时还被普遍质疑的细胞治疗,他的事业前景不啻于“雾里看花”。
现实中,由于癌症至今并没有攻克,赵一涛的质疑心理曾存于不少人心间。对此,吴孟超的回应是:“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我的手割过橡胶,描过图纸,但自从拿起手术刀后便再没有放下。我已经90多岁了,还能做多长?不知道。我要赶紧把科学院、研究院建好,把平台建好,再培养人才。有人、有平台,基础研究就能开展下去,20年、30年、40年总能解决问题。到那时,我在天上看。”
观看《我是医生》心得体会范文2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名叫《我是医生》的电影,感触很深。故事主要讲了新冠疫情爆发后,原本为呼吸科主任医生的郑直临危受命,转入重症区全面负责新冠疫情的收治工作。在病人数量暴增,医疗物资奇缺,甚至连在抗疫一线的医生也感染上病毒的情况下,他们不惧困难,尽心尽力,团结一致,终于迎来了胜利曙光的故事。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郑直在医疗物资紧缺,人心涣散的情况下,对每一位医护人员说的话:"我们每天坚守岗位,为的是什么?因为我们是医生!"就是这么简单朴实却又掷地有声的一句"我们是医生",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体会到了他们坚定的意志与伟大的精神!从事了这个职业,走上了这个岗位,就不惧生死,责无旁贷,他们用坚守让我们敬仰,用热情让人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爱。
每每看到那些"白衣天使"们每天工作到凌晨,只休息一小时不到时,我心里就如被针扎了一般。尽管整个脸部都是被口罩勒出的伤痕,心里还承受着朋友病危、亲人病逝这些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可她们脸上还是保持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给患者以温暖和信心。如果她们不是天使,哪还有谁能配得上呢?
最深深打动我的一幕,是郑直的父母感染新冠疫情隔离时,与郑直一门之隔的"对话"。郑直用便利贴贴在病房门上,写道:“爸妈,你们要照顾好自己,多吃蔬菜。”夫妇俩见了门上的字,笑着朝郑直点了点头。当郑直又写道:“我以后会经常来看你们的。”夫妻俩却轻轻地摇了摇头。谁不想自己的孩子留在身边照顾自己呢,何况是在那样的情形下,但他的父母却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医生,他有责任与义务要去救助更多的人。
靠手指的比划,眼神的交流,那对孩子的亲情与不舍的深情,深深地融入在父母含情脉脉的眼神中,就是这样一场"无声"的交流,使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滑过脸颊。
就是这样一部普通而又不寻常的电影,令我不止一次笑着流泪,心痛又欣慰。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的来临,医护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终于迎来了回报,全国的确诊、疑似病例全部清零。
经历了这一次疫情,观看了这样一部电影,我不禁为中国而自豪!雄踞东方的狮子,不会因疫情倒下,只会愈战愈勇!
观看《我是医生》心得体会范文3
为进一步营造公司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在职工队伍中提倡学先进、争优先的工作氛围,积极响应区委宣传部关于组织观看经典优秀宣传教育题材电影《我是医生》的号召,公司于6月7日下午组织观看了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出品的吴孟超院士传记电影《我是医生》。
这部电影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为原型,讲述他年逾九旬依然奋斗在攻克癌症科研最前线的故事。95岁的吴孟超是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国医大家的情怀:一方面,他亲自主刀的手术纪录超过18000台;而同时,他又带领学生在医学发展前沿开展细胞免疫疗法研究,开启了免疫系统防治癌症的大门。吴孟超至今仍然奋斗在攻克癌症科研的最前线,“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是他想庇佑所有人”,就是他心路历程的最真实写照。
这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人物传记影片,吴老身上的无私奉献、情系人民、坚持不懈等精神时刻为我们树立起时代标杆,大家观后感到,要以时代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勤奋学习、思考和钻研,立足本职工作,知难而进,攻坚克难,努力做一个对社会建设、单位发展有用的人。
观看《我是医生》心得体会范文4
在上影集团和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举办的影片研讨会上,评论界一致认为,《我是医生》是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主旋律英模人物传记影片,它突破了常规的创作模式,以平实的生活场景,让崇高变得平易近人。这里摘录刊发部分评论家的发言。
紧贴真实,使人物具有稳固扎实的生活基底。
《我是医生》是一部令人感动的人物传记影片,其中的科学精神、动人情感,以及艺术手法的使用,在高妙的结合后达成感染力很强的观看效果。
影片始终“紧贴”传主的真实生活,台词对话质朴有趣,语句精到,同时包含丰富的人生况味。虽然要表现的传主是事业卓著、感动中国的可敬老人,却始终赋予他不仅可敬,而且可感、可亲的真实、生动、完整人格。影片中有这样的人物自述,“我是割胶人的儿子,父亲从小就夸奖我的手灵活。用割胶刀,稳准快,后来就换成了手术刀。”从割胶刀到手术刀,从橡胶林到手术台,大弧度联想的意象跨越使一位功勋卓著的老人形象首先具有了稳固而扎实的生活基底。
作为一部上影出品的高艺术水准传记片,《我是医生》并未将伟大人物简单化,而是采用独特的叙述视角,着意展现吴老作为医生的日常。有一处画面令人感动,观之难忘。吴老和学生一起面对堆积的患者档案,那些虽然接受了成功的手术,却因为后发的扩散转移而“不在了”的病人。身为医生的吴孟超为此在办公桌前特辟一个立柜,高高摞起故去的病患档案。他用朴素至极的话语教育学生:科学是事实本身!哪怕是已经离开了世界的患者,好的研究仍然能够让他们的存在于医学推进上继续发挥作用!
“我想背着每一位病人过河。有一些过不了河的病人,往往就差最后一步。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实验室!”影片中,这句话和盘托出人物心迹,表现吴孟超院士作为一名伟大的医生,真正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同时也是这部传记影片最值得重视的价值所在。
观看《我是医生》心得体会范文5
《我是医生》电影中的所有故事都来自于吴孟超院士的真实生活,描绘他年逾九旬依然奋战在无影灯下,每年完成200余台手术,与肝癌患者肝胆相照,一心投身医学发展的故事。
影片中吴老讲的‘背着病人过河是医生的职责所在’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心中怀揣着救死扶伤的信念,驮着一位一位的病人过河,这种无私奉献的医患关系正是我们所提倡“以病人为中心”思想的完美体现。
这部影片在我眼前展现了一位年逾九旬的传奇医者的仁心仁术,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要以吴老为榜样,努力加强个人修养和党性修养;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理想和信念;坚定不移的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端正医德医风。我要坚持从本身做起,努力改善服务,保证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加强医患沟通;从工作中的每个环节、每个行为、每句语言做起,本着服务热情、语言文明、工作快捷的原则,构成细致严谨的优良服务行为准则,并在实践中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