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的教育》心得总结
妈妈从新华书店带回了一本《爱的教育》。整整的一天时间,如饥似渴地读着,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又细细地品味着这本书,我慢慢地融入了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
作者埃·德·阿米琪斯从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恩利科的角度,描写他在学校里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富有哲理,让我沉思领悟,有的辛酸哀伤,让我潸然泪下,有的轻松有趣,让我捧腹大笑。这些关于爱,关于教育的故事,将永远让我铭记在心。
爱与亲情
“您要永远记住我,替我亲亲妈妈,亲亲爸爸……还要亲亲小妹妹路易吉娜……” 当菲鲁其奥的脊背被刀子刺穿,将要死去的时候,他留给家人的最后一句话,不是“我很痛”,也不是“我想活着”,而是嘱咐外婆,要传达自己对家人的爱意。
掩上书本,我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眼泪早就流了满面。这是一个多么坚强的同龄人。他为了救他的外婆,用自己弱小的身体挡住了凶手的砍杀。一开始,菲鲁其奥是一个很不孝顺的孩子,他曾经让他的外婆伤透了心。但是,这一次,当危险真正来临时,菲鲁其奥却用生命守护了那个一直爱着他的人。
是的,正是“爱”,触发了一个会打架会赌博的“坏”孩子藏在内心的力量。菲鲁其奥的本质是不坏的,他只是骄纵和顽劣。面对这么一个野孩子,外婆痛哭流涕、苦口婆心地教导他,希望他能做个好孩子。爸爸溺爱他,又希望他某天能幡然悔悟,做一个意志坚强,慷慨大方的人。他的家人,始终没有放弃他,这给菲鲁其奥带来了改正缺点的动力。
像我们这样的孩子,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有时候会顽皮,会恶作剧;有时候也会因为我们的漫不经心、蛮不讲理,伤了爸爸妈妈的心。但是,亲人们和老师们,给予了我们最大的爱与宽容,就像海上的灯塔,永远指引着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远航;也因为他们的爱,我们的内心爱的种子,也正慢慢地成长,总有一天,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爱与尊严
“我心甘情愿干这种事。但我绝不给德国人干。为我们自己干事,我乐于去干。要知道我是伦巴第人。”这是一位年轻的小哨兵的话。当军官交给他一件既光荣又危险的任务时,他毫不犹豫地做出这样的回答。
这个孩子生活在硝烟弥漫的年代,看到的是闪闪的刀尖,听到的是隆隆的炮声,承受的是来自敌人的凌辱。当他知道自己能为自己的祖国献上一份力量时,他,把内心的惊恐、一切的危险都抛在脑后,他想的只是——“我是伦巴第人”。
从小到大,我一直接受着爱国主义教育,听过很多感人的故事,也知道了,爱国就是把个人的生命价值和祖国的荣辱联系在了一起。但是,我还是经常问自己,什么是爱国,尊严又是什么?这一次,我从我的同龄人——小哨兵身上找到了答案。“爱国”不仅仅只是喊几句口号,唱几句国歌,而是,我们的心灵深深地感受到“祖国即我,我即祖国”这种蕴意,并被这种蕴意所触动时做出的行为。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我还是一名小学生,还没有机会做伟大的事情。但是妈妈告诉我,一个十岁的孩子,爱国就是爱自己,爱家人,爱老师,爱同学,爱朋友;爱国就是认真学习,爱护环境,有尊严地生活着。
在《爱的教育》这本书中,不仅有菲鲁其奥的临终托付,小哨兵的慷慨激昂,还有很多很多。坚强的卡罗纳,失去了母亲,强忍着悲痛去上学,那一双温暖的手给予了他多少安慰啊;经常嘲笑别人的弗朗蒂,却让自己母亲蒙羞,他的行为遭到了校长和同学们的鄙视,他又是多么后悔;经常帮助父母砍柴的克莱谛,得到了大家的赞扬,真令人羡慕;胆小怕死的波列科西,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家庭劳动、学业、书法、品德等方面的二等奖,难道不是我学习的榜样吗?
作者描写的虽然是十九世纪的故事,但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一个一个感人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他们是如此贴近我的心灵。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教育了我,如何面对困难,面对他人,面对生活,更教育了我,如何理解亲情,理解尊严,理解爱国。
读《爱的教育》心得总结篇2
今天看了一篇关于小泥瓦匠故事的书。内容是这样的:这一天小泥瓦匠到恩里科家玩,他穿了他父亲的一件旧猎装,上面还沾了石灰和石粉。他们一起玩积木,他搭积木时那种严肃认真的样子,俨然像个大人。他一边玩着积木,一边给恩里科说他家里的事,他家住在一间阁楼上,父亲每天下班后还要到夜校去学习,母亲是比耳拉人,给有钱人洗衣服。到了四点钟,我们坐在沙发上吃点心。吃完点心站起来的时候,恩里科发现小泥瓦坐的那把椅子的靠背被他衣服上的石灰弄白了一块,恩里科要用手去掸,可不知为什么,父亲拉住了他,这以后,父母自己悄悄地把椅子掸干净了。他们正玩的时候,小泥瓦匠的猎装纽扣忽掉了一颗,母亲又给他钉上去,他红着脸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屏住呼吸,不好意思地站在旁边看着。父亲对恩里科说的话更是意味深长。
是呀,劳动是光荣的,也是可贵的,凡是劳动所带来的,不论是尘土、石灰、油漆,或是其他什么东西,都不是肮脏的。你想,小泥瓦匠他只是掉了一个纽扣,恩里科母亲帮她钉上去,他都不好意思成这样了,如果在他面前把白点抹掉,他心里会是多么惭愧呀!我心想:劳动是多少不容易,我们舒舒服服地过着自己的生活,而农民伯伯不管是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天,都在那耕地、除草、浇水……为的就是能让我们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穿上暖和漂亮的衣服……
所以一切劳动是光荣的,是伟大的。我们要向那些辛劳伟大的农民伯伯致敬!同时也要节约粮食,尊重他们的劳动。
读《爱的教育》心得总结篇3
我们生活中每一处角落都撒满了爱的种子,我们生活的每一刻都充满了爱的气息。看完《爱的教育》,我深受感动,这里的每一篇文章中每一个字都浸满了爱。
看到主人公和科列蒂吵架的故事:当时两人互不相让,我看明显是主人公做错了。主人公时候也十分后悔。正当主人公认为科列蒂来找麻烦时,科列蒂却是来主动道歉的,这让我不可思议。有一次,我和同学吵架,我没有去道歉,最后还是同学主动跟我和好。看了这篇文章,我学会了宽容的爱。
看完《扫烟囱的孩子》,我感受到了社会上的爱。主人公在“亡灵节”和“万圣节”时,看到对面有个扫烟囱的'孩子在哭。原来,小孩把钱给弄丢了,没有钱,他就不敢回去见老板。人们知道情况后,有钱的从口袋掏出一些钱给他,没有钱也给他鲜花。当钱凑够了,钱还是源源不断地向他投来。我看后学会了: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要见义勇为,不要袖手旁观。
爱,无处不在,我们的身边天天都会发生爱的故事。
读《爱的教育》心得总结篇4
爱,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弥漫在我们四周,却不被我们所察觉,就像爱的奉献这首歌里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它通过一个小学生记日记的形式,讲述了很多小故事,从中使人感受到了人类是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呀,而这种关心、理解,都离不开一个最核心的东西——爱!
《爱的教育》整部小说,用朴素平淡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的人物,自然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小抄写员》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家庭,孩子又多,父亲白天工作,晚上还要抄文件。小叙利奥眼看着爸爸早生白发,就想帮爸爸抄写文件,多赚点钱。可又因为爸爸不同意,所以他只好每天半夜起来偷偷的帮爸爸抄。就这样,家里的情况改善了许多,而小叙利奥却因为长时间缺乏睡眠而导致上课无法认真听讲,回家也无精打采的.。爸爸看了,非常生气,还多次责骂他。小叙利奥虽然心里很委屈,但还是帮爸爸把工作做下去。直到有一天,爸爸发现了这个秘密,才知道自己错怪儿子了,愧疚万分。读完了这个故事,我十分感动,感动于小叙利奥的坚强。他虽然出身贫苦,但他不但努力学习,而且还默默为家庭分忧,即使是受到了责骂也默默地忍着,这是怎样的一种坚强!他也曾想过停止抄写,他深知这样的下去绝对不行。可是一到十二点,就有一种力量促使着他去做。这股力量是什么?是一种责任感,是一种爱。联系到我们现在教的学生,有几人能做到为父母着想,不少孩子甚至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在学校虚度光阴,看了真是令人心痛,所以我想今后我要利用课余时间把《爱的教育》中的小故事分享给孩子们,让他们从中受到启迪,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爱其实很简单,无论是父爱,母爱,友爱,还是师生之情,爱国之情,都时时刻刻伴随在我们身边。爱其实就像是一米阳光,亲昵温柔地抚过你的身体;爱就像是一泓清泉,时时滋润你的心窝;爱像是一条没有尽头的田间小路,盛开野花,需要随时发现,随时采摘。爱,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生活在爱的海洋里,如果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关心我、爱我、疼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器官、骨髓、献血等等,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但是希望今后还是会有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让人们感受到世间浓浓的爱意。
读《爱的教育》心得总结篇5
文章中母亲那“爱”的教育也让我感受颇深。一次,她的儿子闲在家里,所以她就领着儿子到畸形儿学校去,却让她的儿子留在校门口,不让他进去。出来后对这儿子说:“我之所以不让你进去,像你这样体质健康的小孩进去给那些不幸的残疾儿看见,他们是多么悲哀,有可能他们还会自暴自弃。是的,对于那些残疾儿来说他们的心里都有一块阴影,此刻好心人的帮忙早已把阴影抛在脑后了。如果在让他们看见那些比他们自己健康而又更快乐的孩子,就等于重新再揭他们的伤疤。所以这位母亲教育儿子要为别人着想,要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无论谁遇到了困难都要伸出一双温暖的手去帮忙他们。
虽然《爱的教育》只是一个孩子的成长日记,但是却给了我无比深刻的感受。我也要向书中具有良好品质的人物们学习。学会关心别人,用一颗炽热的爱心去帮忙需要帮忙的人。帮忙迷失了方向的小孩找到回家的路。让无依无靠的老人感到温暖,让在异国他乡的人不再孤单,让这世界到处都充满欢声和笑语。所以我自己要做好榜样带动身边的`所有人。对于父母的唠叨,我就应好好的理会;对于老师对我的要求,我就应去实践;对于同学对我的意见,我就应去采纳。因为我明白这都是对我的”爱“的教育。
读《爱的教育》心得总结篇6
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深有所感。
这个星期我用了五天的时间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当我读完这本教育人们怎样做人的好书,我深有所感:
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这本书是通过一个小学生的日记的形式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生活状况已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情感与不同的处置方法,它是通过对生活的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理解!
里面有许多作者的小伙伴,他们是可爱讲道理的孩子虽然有的贫穷,有的富有,有的残疾,有的学习落后,但作者他从不计较,与他们玩得开心,学得快乐,并从开心和快乐中得到了教育,《爱的教育》这本书塑造出一个个貌似渺小却并不平凡的人物:小石匠,小铁匠,卖炭人的儿子,少年鼓手等等,这些平凡的人物在许多感人事件,在我的心中激起了一阵阵强烈的感情。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
读《爱的教育》心得总结篇7
利用暑假,我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它的作者是亚米契斯,书中的每一张、每一节都洋溢着爱的旋律,都把“爱”表现的完整深入,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就说《爸爸的看护者》这一篇文章吧。西西落去医院看望住院的父亲,因为恰是同日进院的人,都刚从国外回来,看护妇把西西落领到一位脸上发丹青的病人前。西西落错把这位脸上发丹青的人当做父亲服侍了五天,当他已经康复的爸爸突然出现在他身后,他还是决定留下来继续照顾那个生命垂危的老人。
我们可以想象这份超出亲情的爱,这个老人与西西落没有任何关系,而这种无所求、无所望的情感使西西落的灵魂有了光彩。
冰心奶奶曾经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能感动一切,更让人无怨无悔,一份纯净的爱,没有功利,超越亲情、友情、爱情的人性之美,唱响了大爱的旋律。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世界处处充满爱,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读《爱的教育》心得总结篇8
读完《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感受很深。爱有很多种,有同学之爱、亲子之爱、师生之爱等。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也栩栩如生,有热心的卡罗内、英勇的罗伯弟、爱学习的安东尼奥……但使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小丑角”中的博提尼先生。
博提尼先生是思利科的父亲,一位充满爱心和耐心的长者。他对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有深刻的理解。在“小丑角”一文中,博提尼先生在得知班主要来感谢他时,匆匆离开。这使我感到惊讶。喔!一个默默奉献的人怎叫人不爱呢?他无私的精神令我敬佩!更值得我们学习!
爱,是无私的,是博大的。宛如空气,每天陪伴在我们身边;或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金钥匙。亦是纯洁、纯真、真诚的!这就是爱,使博提尼先生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班主一家渡过难关。而他也仅仅写了推荐文登在报纸罢了。有时随手能帮助别人的事,为什么不做呢?
这又让我想起那一次……
那时候我正在全力准备考试,与别人的交流越来越少。一位朋友找到我,想拜托我帮她划一下重点。但那时我正在保持高度注意力学习,这件小事也没放在心上。暂时耽搁了下。却没想到我再一次忆起时,已过了三天。当我找到她时,她笑着说:“哦,我已经划好了啊!”这个笑容刺痛了我,心怀愧疚地道了一声歉。她却也开朗,很快便原谅了我。但我心中那条疤,却再也抚不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