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读书心得
一本书和一本好书的区别在于,好书让你读得越多,得到的越多,通过阅读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沉思录》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它更让我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这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当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并不了解它的本意。
对于道德和人性自身的探索,直到我读了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后才有较为深入和系统的思考。《沉思录》,这是温总理的枕边书,这是克林顿在《圣经》之后受影响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来自于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马可奥勒留,一位卓越的罗马帝国哲学家,他没能阻挡罗马帝国的轰然倒塌,但是却用自己一生的思考,为无数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了灵魂的阶梯。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它不是尼采的哲学思考,也不同于罗曼罗兰文钞,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这一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能战胜自己的人,便能战胜一切,而这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点。待人宽,责己严的古训人人都知道,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却不容易做到,所以马可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们应该做的,是多将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些什么,当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个目标时,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因为,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忽略观察我们自己的缺点和行为。
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本我与自我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如果我们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达自我批评的高度,那至少,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接受《沉思录》给我们灵魂的洗礼。
沉思录读书心得篇2
马年初一,我的叔叔从美国给我带了一本《沉思录》,我在拜读它时,好像能够清晰地听见它朴实的声音。
它是那么的宁静,甚至有点喃喃地细语。
一种可以穿透我的静水深流的思想力量。
这本书是作者写的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的对话,是在写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深深的折磨着作者,“哲学的沉思”成为避开人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安宁。
作者在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
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
这与我们现实生活之中的人极为相似,他们必须也要考虑自己的德行是不是很好!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于行动。
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一个死角那就是自己,所以要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人们总是在拿手电在找别人的毛病,却从来不去关照自己的问题,而照自己只有用逆光求源的方式才能做到,它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自己的过去,去反省自己的过往。
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决不仅仅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还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还需要这个人具有平静,安宁自我反省的思想;还需要有一个自我到无我的跨越,一种在思想或思维上的从经验进入到超常的自觉,一种大彻大悟。
透过《沉思录》,我看到一个深刻而又平静的人站在我的前面,同时我就告诫自己:错待了自己,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你的灵魂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人的灵魂。
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更少苦恼,摆脱了激情的心灵就是一座堡垒,因为人再没有什么比这更安全的地方可以使你得到庇护。
这一堡垒是不可摧毁的,而不知道这一点的就是一个无知的人,知道这一点却不飞向这一庇护所有的人则是不幸的人。
伟人和小人、英雄和平民都将化为尘土,死亡最终使所有人平等,但理性的人应当真诚而正直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人生的幸福,不是感性的快乐,而是一种心灵的感觉。
这何止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就是自我的心里独白,这就需要将自己的心灵大门敞开,这也是解剖自己的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与嘱托。
我真的感觉到了一位哲人心灵宁静,宁静到了伟大的程度。
我只能满怀敬畏之情虔诚的凝视着头顶上的北斗。
我读后的`感觉和作者一样,摆脱和脱离不了外界的干扰,我理解《沉思录》的高贵源自作者自身思想的纯朴,思维的敏锐,意志的顽强和批判的彻底。
最终落实到主题上就是对人的存在的根据,标准和尺度这一崇高的追求。
多源于此,而它的甜美,则只能是由于作者的心灵的安宁和静谧了。
一本书的好坏,我认为主要看它能否触动了你的心灵,从而能够说服你,进而改变你,对你的生活有所助益。
哪怕只是其中的一句话。
《沉思录》就是一本对我人生有影响的书籍!
沉思录读书心得篇3
<<沉思录>>可以简单归结为64箴言,即:信守天命,敬畏自然。顺势而为,随遇而安。遵从本性,安分守己。看穿生死,淡泊名利。保持理智,洞察世事。抵制诱惑,弃绝兽欲。与人为善,宽容真诚。言行有度,正道而行。
读罢全书,让我最为感动的首先是作者马克-奥勒留本身。贵为一国之君,生来居于万人之上,奥勒留依然能够自小修身养性,认真学习并在闲暇时间用心思考人生问题,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有所成就实属不易。而且在公元161年掌握国家大权之后对国事始终呕心沥血、恪尽职守,从不酒池肉林、风花雪月尽享荣华富贵。他本身就为我们、为当今的掌权者树立了一个非常完美的为人处世的榜样。
译者说<<沉思录>>原著字里行间间或充溢着语词的模糊、断裂、闪烁和矛盾,可见当年奥勒留内心追求自由的艰难历程。他在征战劳作之余静下心来写的一字一句与灵魂的对话,实属深刻,铭心。其中我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如果有人对你做错了事,那不要与他计较,反省错误行为是他的责任,犯错的人有自己的所思所想,有自己的行为习惯,这些从根本上都与我们无关。实际上,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按照宇宙的普遍法则来约束自己,按照我们人所特有的本性来正确的行动。” 要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间生存,要不被他人他事扰乱心间又谈何容易?毕竟我们不能控制的太多,所以只需按照时间的普遍规律做好自己就够,简单纯粹,而又不失自我地。我相信若是用心谨记<<沉思录>>带给我的思考,就一定会找到自己需要的方向,看透生活的本质,活出自己的颜色,让青春无悔。
据说世上有两种人活得最自在,一种是生来的乐天派,另一种是被逼出来的哲学家。我想我不是一生来的乐天派,那么就要 ”通过沉思来获致心灵的宁静,通过后天的思想努力,学着看穿生活的本质,认清对我们有用的那极少的东西,从而过得越来越从容,越来越自在”。
<<沉思录>>带给我的在这个喧嚣闹市灯红酒绿外的一份安静,一份思考,一份纯粹,必定会伴随着我在往后遇见的阳光风雨中傲然微笑,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愿我们以后风雨同行--<<沉思录>>。
沉思录读书心得篇4
《沉思录》没有过分的讲究辞藻,也没有注意交代和结构安排,而是任凭思想随波逐流的一部经典哲学名著。“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我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个性是当他在心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透过思考它们,他立刻进入了完全的宁静”。但就是这些简单的话语,让人有一种听古典神秘音乐时的静谧感和认同感。
“一本温总理读了一百多遍的书”本以为只是一个宣传叫卖的噱头,但真正阅读过才发现它的确是一本能净化人心灵的书籍。本书译者何怀宏这样说到: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必须立刻读,但必须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必须也还会有人去读它。我坚信这一点,因为它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是一本拷问心灵的书,每一句写给自我的话语,都是一次向着心灵的凶猛攻击。即使是在时隔两千年的这天,我们仍能跨越时空,看到作者低头沉思,与自我内心对话。
《沉思录》,这是一本记录自我与自我对话的书,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用双眼看世界,却看不到自我,所以要先看清自我惟有用心。反省自我过往并构成对话那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绝对的真诚、平和的心态和超凡的勇气。这本书中字里行间常常出现的不是“我……”,而是“你……”,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面前,对镜子中的自我做出告诫与提醒。他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倾诉,而是自我与自我的对话,是对自我灵魂的解剖和对自我的告诫。他这样说到“你错待了自我,你错待了自我,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一向这样拷问自我。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我,战胜自我便能战胜一切。古训道:“待人宽、责己严”,这句话人人都明白,可是做起来却很难,所以《沉思录》里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思考,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我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们应做的是把心思放在自我身上,自我反省,想想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了什么,“当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个目标时,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不要只注意别人的缺点而忽略了审查自我的行为。因为仅有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然而人不是孤独存在,人是社会性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这也正是《沉思录》中反复强调人的社会性,人不是孤独存在。每个人都向往和谐完美的生活,这就需要每个个体努力发挥自我最大的力量,不断完善自我,以一颗仁爱之心善待与你相处的每一个人,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学会理解,做到心灵的平静和安宁,遇事坦然应对,不受干扰,勇于承担。维护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每一个人都不能忽视自我对整体的作用。《沉思录》中多次提到,要让自我的行为和活动限定于有益的社会活动中,因为这贴合人的本性。记住我是整体的一部分,才会更加珍视整体的团结,维护整体的稳定。犹如礼貌洁净的生活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不乱扔垃圾或主动维护环境卫生,事虽小,但好处大。这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它还影响到他人和整个社会,甚至影响到下一代的世界观。
再如遇到不顺的事情,不要一味地责怪他人,应先要检讨自我的对与错,学会沟通和交流,凡事尽力做到以身示范、以身作则、以理服人,构成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与和谐的社会环境。以用心的心态认识社会,正是因为一个个多样的个体存在,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才使大家的生活丰富多彩,与人同行,才不再孤单寂寞。
沉思录读书心得篇5
在人的生活中,时间是瞬息即逝的一个点,实体处在流动之中,知觉是迟钝的,整个身体的结构容易分解,灵魂是一涡流,命运之谜不可解,名声并非根据明智的确定。一言以蔽之,属于身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个梦幻,生命是一场战争,一个过客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迅速落入忘川。”
读《沉思录》是一种折磨,如一碗味道怪异的汤,在口腔内充塞之际,只觉胃内一阵阵的酸水泛出,却又不得不入喉,仿佛相声里御赐的“珍珠翡翠白玉汤”。试举一例:“没有一个人天性不可忍受的事情对那个人发生。同样的事情发生于另一个人,或是因为他没看到他们的发生,或是因为他表现一种伟大的精神而使他坚持坚定和不受伤害。那么无知和欺瞒竟然压倒智慧就是一种羞愧。”如此佶屈聱牙,让人怀疑《沉思录》何以作为经典流传千年。
在现世中存活的芸芸众生们,整日里为了蝇头小利狗苟蝇营,为了金钱和物质的享受迷失了自我的本性。殊不知,灵魂先于身体早衰是一件让人羞愧的事。浮生若梦,一切的虚名甚至身后的名声都将不复。不要以为你将活一千年,死亡时刻在窥视着你。当你活着的时候,当你的行动在你力量控制范围之内的时候,思考一下什么才是值得你真正为之努力的东西。佛说涅磐,上帝说你能够上天堂,是否真有所谓的灵魂,在人死之后变得轻灵超脱“如果灵魂继续存在,大气怎样无穷地容纳它们呢大地又怎样容纳那些古往今来被埋葬的人的尸体呢在此正像这些尸体在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变化一样,不论它们变成什么样貌,它们的分解都为别的尸体腾出了空间,那移入空气中的灵魂也是如此,在继续生存一段时间之后便被改变和分解了,经过融入宇宙的一种再生的智慧而获得一种如火焰一样的性质,以这种方式为到达那里的具肉的灵魂腾出地方。”这是马可·奥勒留对灵魂继续存在的这种假设给出的回答。
《沉思录》是一部感伤的著作,感伤隐藏在文字背后那个无法过自我梦想生活的灵魂。尽管奥勒留以高贵的姿态来描述心中的哲学,以永恒的道德与理性指引人生,然而人生终究不能完全纳入理性的轨道。奥勒留站在罗马帝国衰亡的十字路口上,即便纵马扬鞭抚平四海,也无法挽回日落的结局。
当无法改变的现实使我们裹足不前,人要做的是遵循自我的本性,“使自我坚持朴素、善良、纯洁、严肃、不做作、爱正义、崇敬神灵、和善、温柔、致力于所有恰当的行为吧”,自我道德的完善,不为他人的行为所左右,这是奥勒留应对的措施,退回到内心中沉思。他的功过也许要历史学家做更系统的论述,然而应对现实的压迫,一个高尚灵魂的深深思索仍足以令千年后的人们动容。
“所有你看到的事情都将迅速的衰朽,那些目击其分解的人们不久也将逝去。活得最长的人将被带到和早夭者同样的地方。”斯人已逝,沉思仍将继续。
沉思录读书心得篇6
《沉思录》是一本很好的人生哲学书,它以简易的笔调、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哲理故事,帮助你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调适身心,领悟生命的美好与工作的真谛,确保在最和谐的状态下愉快地、聪明地和高效地工作。工作之余,边读边思考之后,我对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大家都知道,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在通过各自的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积累财富,为他人提供所需,推动社会的进步、促进文明的发展。同时通过工作可以满足我们生存的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工作的不仅满足了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且其最大意义与价值在于体现生命存在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才华,不断地使自己提升到更高的平台,而不是单纯为了薪酬。如果我们认知到了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那么,还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自已的工作呢?热爱工作的本质就是热爱自已的生命,辛勤工作的意义就是为了让自已的生命不要虚度、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尤其在高度分工的现代社会,在效率、业绩至上的今天,工作压力无时不在,有时令人浮躁不安,那么作为一名企业员工,我们又该怎样对待工作呢?
一、首先要热爱工作,正确看待工作,工作是权利也是义务,要以一种积极的、良好的和感恩的心态对待自已的工作,不要将工作视为累赘、看作负担。思想决定行动,积极培养对事业的激情、对工作的热情,对工作有了积极的看法,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从中享受到乐趣。
二、无论何时,认清自己的岗位使命。既要制定工作目标,又要注重培养自身修养;既要真诚坦率为人,又要勤恳踏实干事。“在其位,谋其政”,如果不能很好地履行工作的任务,一天两天也许感到轻松舒适,但长此以往,必定陷入空虚,觉得活着失去了意义。我们每个人要具有与企业同命运的职业感,都以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的心态来工作,我们的企业不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我们自身的能力不仅会得到提升,而且能从工作中得到乐趣,获得成就感。
三、学习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不努力学习,就会被淘汰。因此,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人,逐步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不断超越自我,适应企业的发展。善感恩的人都会感谢企业提供一切让他学习成长的机会,除从书本上获得知识外,更要像大海结纳百川一样,怀着感恩的心对待领导和同事,虚心地向所有人学习,以积极的目光看到他人的优点,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才能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
四、必须勤于思考,勤于谋事,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不断提高自己谋事的水平。当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多开动脑筋想办法,要学会有效率的工作。同时对工作要有火热的激情,多做事、做实事、办成事,一旦用心去做了,就一定能从中寻找到快乐和价值感。
在这个日趋物欲时代,如果我们每个员工都能常读像《沉思录》一样的好书,相信大家一定能将工作视为神圣之事,以虔诚的态度去对待,并坚韧而乐观、豁达而愉快的工作着。
沉思录读书心得篇7
17岁那年,在语文课外读本里读到,属于身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个梦幻,生命是一场战争,一个过客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迅速落入忘川。便立即着迷于这般洁净、高贵的文字。开始寻找他的书,我忘记是哪一年我第一次拥有了一本,后来随我去西安、青岛的途中,和一整箱其他的书一并丢失。后来买到了如上的版本,何怀宏在1988年从Geroge Long 英译转译过来的,他的译本已经给我留了深刻印象,我自这本后再无读过其他译者版本。
六年间,我多次,反复地读《沉思录》,但始终没能写点什么。少女时期所能体会到,是一种语言本身的宽广魔力,而并非真谛本身。也许恰如译者前言里认为,斯多亚学派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一件太早的事情。日渐成长所自我培养的判断力,让我每次重读都觉得珍贵、又能开始学会主动去思考。
我是一个常常会过度焦虑的人,总希望所有的事情都在自己的控制或者期许之下发展,对于过去也时常会突然上泛起无法抑制的悔恨。一个人没有的东西,有什么人能从他夺走呢。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我再次要求自己,远离对未来所有事情的焦虑,因为那些事情即使发生了,不发生,我也会照样用我对待目前时的理性,在那一日对待它。而所有的故事都会在时光里消逝,你的记忆会消失,别人记忆中的你也将消失。
他的自省。他如此热诚地从身边人们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去热爱劳作,了解自己的质料和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公共利益而努力。永远想着最好的东西,偏爱最好的事物,给予自己的健康合理的关心,不沉溺他人强烈的感情从十七岁以来,两千年这位在马背上的古罗马皇帝,我一直在他颠簸战场时写就的文字里寻找解脱。
我深信一个孩子的成长,一定需要一个充满智慧、拥有开放心态的成人。而命运让我缺失了,我很庆幸自己能在17岁的语文读本里知道马可奥勒留,在一本小说合集里读到加缪的雅尼娜,从而初次知晓了自己的质料和内心激流,在书店的角落看到了吕坤的《呻吟语》,我为那种文字,传达千年、百年的缘分所感动。所以,这条人生道路我没有走错,并且一直也热烈地开放自己的心,去寻找其他能发自内心喜爱、信赖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