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散文读书笔记读后感
当大家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心中一定获得了不少感悟,此时可以写一篇读后感记录收获,还能巩固记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舍散文读书笔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老舍散文读书笔记读后感精选篇1
老舍先生的散文《养花》,写得情真意切,富有哲理。读后,使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进一步体会到“爱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动力”的深刻含义。
散文一开始,老舍先生就明确地告诉读者:“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读罢全文,就会有这样的感受:在养花的过程中,老舍先生的“喜”是爱,“优”是爱,“笑”是爱,“泪”还是爱;是爱的力量使他坚持不懈,并享受到“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的乐趣。一个贯穿全文的“爱”字,很有启发性。我认为,如果一个人对某事物充满了爱的感情,那么这种爱就是追求的动力,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面临多大的阻力,都会锲而不舍,追求到底。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就拿我自己来说吧,以前我不爱读书只贪玩,拿起书来就昏昏欲睡,玩起来就忘了一切,因此,学习成绩始终稀松平常,尤其是作文总是干干巴巴那几句话,只能混个及格的水平。后来,在老师和父母的引导下,我逐渐懂得了知识的重要,对书产生了爱的感情,而且越爱越深,有时读起书来会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因此,学习成绩,尤其是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人问我其中的奥秘是什么,我就会告诉他:爱,爱读书,爱思考。你看,老舍先生爱花,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鲜花的飘香;我爱书,用勤奋的努力换来学习成绩的“步步登高”。
由此我又想起生物学家达尔文的故事。他从小就爱观察小蚂蚁,不知厌倦。中学时,他更对生物着了迷,采集到的昆虫标本多得双手拿不住了,就用嘴叼着带回家。父亲执意让他在大学学医学经济,可到头来他还是转学了生物。毕业后,又不辞千辛万苦,随海船周游世界,采集标本,研究生物的演化。爱的力量激励他追求。爱的心血孕育出成功之果,他终于写出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巨著《进化论》。还是达尔文说得好:“爱自己的事业吧!爱,能使你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取得事业的成功。”
爱就是动力,就是《养花》一文给我们的启示。爱知识,爱自己的事业吧,因为爱的感情是扬起的帆,荡起的桨,使你到达成功的彼岸!
老舍散文读书笔记读后感精选篇2
忙年散文
春节渐渐临近,老街上的集市,比平时热闹了许多。熙攘的人流,灌满整条大街。此起彼伏的叫卖,形色不同的商品,更增添了集市的喧闹。四乡的农民把积攒了许久的收成,铺排成了大集上琳琅满目的山货摊子,商家店铺也囤足了各自的商品。
在我所居小区的旁边,是一条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大街,自古就商贾云集、摊铺林立。每逢阴历三、八日便是大集,隔五日逢一集,一直亘古不变,延续至今。
家乡人把腊月里准备过春节的一切活动,习惯称作“忙年”。而忙年前的各种置办采购的主要形式和去所,便是赶大集。一进入腊月,年味便渐渐浓郁起来。人们开始采购年货,添置新衣,打扫庭院,备吃备喝,着手预备着过年的各种事项。
尤其是过了腊月十五,人的心思也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家里缺少的要忙着置办,床单被褥要拆洗规整,房屋家舍要打扫干净,孩子的新衣更要悉心选购,如此等等,忙的不亦乐乎。
在人们的心中,年节前的准备是大事,虽然日子富裕了许多,但是平素里的积攒还是会等着过年的时候尽情地享用。这便是过年最突出的意义,一年的辛劳倦顿,总会等到这个时候去铺展大方,扬撒激情。于是,家家都变得不再吝啬,较之平常,一夜之间变得慷慨激昂了许多。毕竟物资的筹备和富足是过个好年必不可少的基础。
临近年节,家人开始盼着远出的亲人按时回家,总之这时候人的心里多多少少都添了些急切,大人小孩都开始板着指头数着距离过年的天数,各种形式的准备也逐渐提上日程。
腊月下旬,年的气氛和人的期盼,更是淋漓尽致地集中体现于一个“忙”字。平时原本热闹的大集,恍若一夜之间扩容了数倍。几里路出去,没有一块闲置的空地,尽是摊子挨着摊子,商品摞着商品。
一般在这个时候,人们对阳历日子好像都不曾记得,一提阴历时间却熟记于心。这样的习惯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之后。元宵节看完花灯,心才算真正静下来,记日子才开始慢慢归拢到阳历上去。
而集市上交易的双方都皆是买者还价的力度小了不少,卖者要价的底气也壮了许多。越临近过年,集市上的买卖有时近乎是一种传递的过程,只要价格合适,买主自然是顺利地掏出钱来,不再像往日那样挑肥拣瘦,讨价还价,买卖自然也就容易成交。商贩也正是在这一阶段卯足了劲头,望着数倍于平时的商货“吞吐”,他们自然也在享受这期盼已久的旺好行市。
这种态势会在小年(腊月二十三)之后越演越烈,到除夕的上午达到极致,摊点商铺都也似乎忘了规矩,把摊子摆在当街,极力地尽揽生意。直到除夕下午的两三点之后,人们开始上坟祭祖,回家准备年夜饭, 街道集市持续的喧闹会很快消失,像退了潮的海滩一般,寂静消停。
我曾特别享受除夕下午的那种安静,有时甚会徜徉寂静的街上,享受一番这种别样的感受。因为全年唯独是在这一刻有如此的光景。大白天,街道上的人车却极少见,店铺也都紧闭了门。街道两旁是满目杂乱的弃物和垃圾。唯有紧凑的鞭炮声和玩耍的孩子们才能让你缓解目睹这一切的感觉,有了浓浓的年味。
其实,所谓的“忙”,就是人们临近年节时候的一种心情。如今的日子,谁家还能为吃穿发愁,市面上的物资也不是过去匮乏的年代。曾经只有在过年时才能享用的一切,如今寻常往日都已不是稀奇的东西。
北方的年节一般正值寒九,天气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有的年份还会欣喜地迎来一场雪,更会平添年节的气氛。
小时过年是在一处十几户人家聚居的大杂院。气候一般都是极冷的'天气,那时候没有冰箱,食物一般都置于院中背阴处,盖上我们当地盛产的陶盆,结实且密闭严实,以防沾染灰尘或被老鼠偷吃。这天然的冰箱使得食物能得到很好的储存。于是家家都要想方设法做一些“年下菜”来款待年节时走亲访友的客人。
家乡博山是远近闻名的烹饪之乡,自然春节间的菜肴也是不可马马虎虎。家家户户都会精心烹制,细心准备,多少做些菜肴。特别是除了备一些炸制的半成品食物以外,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菜肴“博山酥锅”是家家必备的一道“年下菜”。
“博山酥锅”在我们当地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明朝,有一位乡绅春节期间要大宴宾朋,其妻苏氏是一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贤妇,掌灶做饭,煎炒烹炸样样得心应手。话说这日苏氏提前备好了肉鱼蛋菜, 准备着明日傍晚宾朋一到,便可大展身手,做一桌上好的宴席款待客人。或许是连日来苏氏过于劳累,没料想翌日苏氏一睁眼日头已高。这下可急坏了苏氏,晚宴要等着宴客,还有好多菜肴需要提前准备。毕竟古时候不像当今,高压锅电饭煲一应俱全,很多菜肴要用长时间煨煮才能做熟。但苏氏毕竟是位能人,关键时候彰显了她的智慧。于是她便集中生智,找来一口大砂锅,把该煮制的猪牛肉、蹄髈、海鱼全部入锅,又配上白菜、海带、莲藕,加上油盐酱醋糖各色调料,一锅煮制。几个时辰下来,一锅菜弥香酥烂,大功告成。
到了傍晚,苏氏将一锅煮就的各式肉菜分切装盘,很快数道鲜美可口的菜肴便上了桌。由于煮制火候得当,配料仔细讲究,这一锅煮熟的菜肴却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众人品罢齐赞苏氏手艺超凡,从没有吃到过如此美味可口的菜肴。众人便打探苏氏是如何制作出这样一桌美味的,苏氏便原本地教给众人的制作方法。众人回家后便效仿苏氏工艺,这道菜品也就在民间慢慢传播开来。
由于此菜是苏氏发明,菜品是用大砂锅一锅煮制,既酥烂可口,又鲜香醇厚,众人便借苏氏之姓的谐音,冠名“酥(苏)锅”。于是,一道相传至今的经典菜肴“博山酥锅”就如此这般诞生了。
传说毕竟是传说,如今已经无从考证它的真实。但我宁愿相信这是真事。因为这道传统美食,集中体现了家乡人的烹调智慧,它已不仅仅是一道菜肴,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依然真切地形成了一份历久的民俗,成了家家户户过年时不可或缺的当家菜品,也由此形成了家乡独有的一张美食名片。单就这一点而言,“博山酥锅”已经远远超出饮食的范畴,杳然跃升到文化的境界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这些美丽的传说赋予了各地不同风情的文化内涵,悠久而名扬,博大而精深。
除此之外,忙年间,家家还要煮上一锅肉冻,备下各式可以待客的冷菜拼盘。总之,在春节期间,人们可以挑灯夜战地去制作这些菜肴,忙的是一份心情,图的是一种气氛。唯有如此,才觉得这个年过的才有意义。
过去,从大年初一到初六,甚至正月十五之前,街市的商家大都“歇了年”,购物极不方便,才有了家家户户年前集中采购,集中制作,储备一些食物的习惯。现如今,超市商店年节里也会照常营业,自然在食物的准备上省却了许多。
而进入腊月的这种忙碌,依旧牢牢地印刻于人们的心里。不管怎样,都要想办法去忙活一阵,这大抵是人们迎接春节时一种心情的集中释放。或许唯有此,人们才觉得是在犒劳一年来忙忙碌碌的自己。唯有此,一年的辛苦才能体现出价值。
我们的祖先有着先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节日创造智慧,创造了春节这样一个天地人无限和美的了不起的节日。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殊的春节文化。也给世代人提供了一个可以回归一年期盼,释放一年压力,憧憬来年光景的时光,而且这个时间会在进入腊月十五至正月十五集中展现,足足月余之久。
如今物质上的过年,已经悄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进入腊月,人们忙年的习惯和盼年的心情一直不曾更改过,以平常日子里决然没有的心气和情怀,充实地过着这段日子。并能把一切不快和纠结,一切忙碌和劳琐都齐整自然地放下,尽情地享受着亲友相逢、赏花看景、酒肉穿肠的极致快乐,悠然饴心,酣畅愉悦。
想想我们奔波的日子,看看我们忙碌的身影。一年中,难得有这样一段时光,幸运有这样一个节日,才能让我们真正的忘却苦我,还原本性,回归天然。也唯有春节里,我们才能真切感受到快乐挤满时光、惬意斥满身心的那份幸福。
所以“忙年’时候的忙才是真正的为生活而忙,为快乐而忙,为享受而忙。这样的忙没有烦恼,尽是无尽的期盼;这样的忙没有算计,尽是高调的向往;这种忙,比平时任何形式的忙都来的实在,显得痛快。
这大概就是过大年忙春节的最大价值。
老舍散文读书笔记读后感精选篇3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了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老舍散文读书笔记读后感精选篇4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研究和试验。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花虽然多,但是没有奇花异草。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难过的事。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会忽然闹霜冻。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心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啊!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了,又得把花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一现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昙花总在夜里开放。花分根了,一棵分为几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欢喜。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棵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人几天都没有笑容。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了。
老舍散文读书笔记读后感精选篇5
一年忙到头,只有正月间亲人团聚人最全,最热闹,所以亲戚间请客吃饭也成了中国人春节文化的一个年俗,一道必不可少的亲情大餐。
亲戚之间的请客吃饭少了那些带有目的性的功利味道,请的是一份亲情,一份真心。可遇上我家这样亲戚众多的,请客吃饭也不是一件小事,怎么请?请谁?时间上怎么安排,都让人费脑筋。
对我们做生意的人来说,请客也会耽误一些生意,但人这一辈子,钱哪有赚尽的?亲情却是不能没有的,所以,不管怎么着,请客是一定的,必须的。哪有一个家里一年到头不请客吃饭,客来客往的?用我们这里的话说,一年到头都没有客人前来,那真不叫一户人家。
公公婆婆在老家住,分担了不少请客的重任,可是我自己的家里还是得请几桌客。因我们所住的房子面积有限,不像老家的房子那么宽畅,请客呢也只能分批次的请。去年春节前,姨妈,舅舅,小姨请我们吃年猪饭,没时间回请,今年怎么着也得请他们到家里吃顿饭,当然还有表哥表嫂表弟表妹,侄儿侄女们。这一算下来两桌还坐不下,分开请他们说不热闹,那就一次请,餐桌摆一桌,小桌茶几摆一桌,大舅说了,重点不在吃,在于热闹。
这两年忙生意,忙写作与诵读,厨艺不但没长进,还退步了,但做的饭菜还能入口,只好请亲戚们将就了。头一天我就开始着手准备了,该洗的洗,该煮的煮,免得到了第二天手忙脚乱。我母亲姐妹个个有一手好厨艺,不会做的问她们也不为难。还有我娘家弟媳也做的一手好菜,色香味俱全,真是看着赏心悦目,吃着唇齿留香,有一手好厨艺,绝对是人格魅力的一种展现呢。
客人到了,敬烟倒茶,水果等早已摆满茶几。兄弟姐妹们已上班,到了吃饭的时候才会来,先生在一边招呼着客人,我得开始准备炒菜了。
中午,一桌子饭菜已摆好,先到的客人也坐上桌,只等上班的人一到就开席了。公公婆婆送来一笼刚蒸好的糯米包子,大受欢迎。
到了晚上,时间宽裕些,兄弟姐妹们都会来,更热闹了。所以,午饭后我先到超市里又买了一些菜回来,而后一整个下午就在厨房里忙活,洗,蒸,煮,剁,切,上演锅碗瓢盆交响曲。其实,闲暇时间不慌不忙的做饭还是一件很有美感的事情,我认为,会做饭的人天生是具有美感的人,你看那嫩黄的苞米粒放上点红辣椒,白白藕片上放一点绿油油的葱花,煎的两面焦黄的鱼配上点青青的香菜等等,我厨艺不佳也没有班门弄斧的资本,但是看着这样的菜,单是先从颜色上就勾引了我的视觉,迫不及待地想满足味蕾的需要,这种感觉,还是非常喜欢的。
中午我婆婆送包子过来的时候,批评我菜做的不对,我不以为然地笑笑,也许这就是两代人之间饮食文化的差异,求同存异吧。席间吃饭,我笑着问长辈和兄弟姐妹做的饭菜能否入口?大舅左一声好右一声不错。我嘻嘻笑着:只要不难吃,态度热情真诚很重要。
请客,就是要让客人欢欢喜喜地来,高高兴兴地离开。
请完母亲这边的亲戚,还得请娘家父亲我们这辈的`兄弟姐妹们。群里一说,收到的都回复了。下了班,一个接一个的都到来了。真好,平辈人在一起,没有拘束,说话也随意些,菜上桌了,看到喜欢的,直接用手去拿,互相打趣,都不见外,吃饭喝酒,尽兴不醉,开车的绝不喝酒,这个安全意识必须得有。
席间,我家先生忙着和几个姨妹,弟媳逗笑打趣,笑声连连。我一边吃饭,一边看着我的这些弟弟妹妹们,还有坐在沙发上的一溜排的侄儿侄女们,心里也是乐呵呵的。
遗憾的是,大哥大嫂姐姐姐夫因值班未能前来,再聚在一起吃顿饭,不知又得等到什么时候了?不经意里,人生总是会给我们留下很多遗憾。然而,亲情也是五百年修来的缘份,团结紧密很重要,大度大量很重要,一团和气很重要。
吃完饭,妹妹们帮我清理厨房,亲热的说着话,时间一溜就过去了。因孩子们有的作业未完成,明天还得上学,所以,未能多玩一会儿。
送走弟弟妹妹们,我和老公商议着还有哪些也要请吃饭,先生这边的兄弟姐妹也得请一下,那些要好的朋友们对我们的帮助,也要感谢一下,但算算时间,又要忙碌起来了,所以,未请的只有往后推迟了。
手机里的微信响起来,是大表哥在群里通知正月十五在他家过元宵节。瞧瞧,我们家这年一直就这样,过到正月十五。
后记:《忙完腊月就是年》系列文章今天到此就全部结束了。感谢大家的阅读与留言。年,年年过,时间不曾停留,而亲情,是流淌在我们心底的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岁月漫长,亲情永恒。